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京都古本祭:日本的傳統“廟會”(圖)

2013年12月02日09:45    來源:南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京都古本祭:日本的傳統“廟會”(圖)

<div mce_tmp=

每年春夏秋三季,京都的寺廟前都會舉行古本祭,也就是二手書市。

<div mce_tmp=

古本祭上的一景 。整套的史書 、古籍在這裡都有大特賣。

  來京都后去的第一個祭,是不太像“祭”的古本祭,也就是二手書市。

  “祭”在傳統意義上是為了表達感謝、祝願、慰靈等,對神佛以及祖先進行某種儀式。京都的神社一年四季都有祭典,如祗園祭、火焚祭、時代祭等。而與普通人生活更密切的則有文化祭、學園祭、古本祭等,這類“祭”同神祗沒太大關系,更像是廟會或者嘉年華。

  光是古本祭,京都一年就有三次———春季勸業館的特賣會、夏季下鴨神社的納涼祭,以及秋天百萬遍知恩寺的古本祭。看到一群老爺爺拉著行李箱魚貫而入,頗為壯觀,不免想“難道是去寺裡做長期禪修?”不過拉箱子可一點都不夸張,入手兩套完整的古籍就差不多一箱了。

  大殿前的廣場上,擺滿各家舊書店的櫃子,全是黃黃舊舊的顏色,下面鋪著紅白相間的桌布。文庫本專區基本上是100日元(6塊錢)一冊,精裝的單行本則在封底分別標價,還有整套的史書、古籍打包大特賣。幾乎每家都有京都風情的專區,如京都文學巡禮、京都散策、京都博物館、京都料理、祇園之女等,封面一如既往地和風美艷。

  當然,光是書攤怎麼夠讓遠道而來的老爺爺、家庭主婦們呆一天呢?左側的阿彌陀堂每天下午有免費的和式制書體驗﹔鬆樹下,一對打扮成巫師的外國小伙,彈著吉他給小朋友們講繪本故事﹔鐘樓旁邊則提供咖啡熱飲和簡餐。

  即便有簡餐,臨近中午,一眼望去還是日本的自帶便當傳統。爺爺爸爸孫子們排排坐在殿前台階上,從雙肩包裡拿出保溫便當,或許是媽媽早上的手做飯團吧,雙手合十說句“我開動了”,便專心地啃起來。吃完收拾好餐具,繼續下一波的淘書行動,這樣的組合在周末的古本祭尤其常見。

  曾經看到一位不丹女導游說,“真的很希望不丹不要一味地固步自封,而是向日本學習怎樣在現代化與傳統之間取得平衡。”當紙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面臨即使不被淘汰出局也喪失優勢的考驗時,當每一本新書都需要在書腰上擠滿名人推薦才能賣出去時,京都每年三次的古本祭仍可以這麼讓人興致勃勃。這也是為何每次想起日本之旅時,第一個跳出腦子的,就是神保町舊書街,那裡除了有和魯迅先生淵源頗深的岩波書店,還有無數不知名但氣味悠遠的小書店,每一家都有一種“我沉默不語隻自在等候知音”的感覺。

  拋開作為書本身的意義,二手書有點萍水相逢的旅伴的意思:你遇到我是茫茫人海中的緣分,雖然不知道能陪你走多久多遠。因為廉價,因為講究機遇,所以我們之間的關系顯得更加平等。不管你有多麼陳舊、是否因為沾了茶漬而散發出怪味,或是有強迫症患者不能容忍的折角劃線,但喜歡就是喜歡,而且這種喜歡所需要付出的物質代價如此之低,隻需要你有尋找的耐心,再加上點一拍即合的運氣就夠了。

  於是冒著肩膀負重受傷的風險,數了數,我硬是從古本祭上搬回了37本書。明年春天,必須帶背負系統強大的登山包去才行啊!(暄夜)

(來源:南方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