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英劇《逃脫大師》:“BBC一台最好的電視劇”

錢戀水

2013年12月03日09:41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英劇《逃脫大師》:遠離主旋律

  大衛·坦南特飾演的律師伯頓成功地幫助包括他自己在內的罪犯逃脫法律制裁。

  看英國人拍的律政劇,無疑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畢竟英國是現代法律的起源地,思考的時間比較久,醞釀出的東西也會比較有意思。上月BBC一台播完的懸疑律政類迷你劇《逃脫大師》(The Escape Artist)就是其中一個“有意思的東西”。

  全劇三集,相當於一部電影的長度,節奏手法也趨於電影而非電視劇。《獨立報》形容它是“BBC一台最好的電視劇,因為它對准的是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律法中的阿喀琉斯之踵”。《衛報》則干脆說,“看過這部劇后熱水澡的意義就不再相同。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僅是法庭和黑暗中發生的事,更是這些東西如何影響到面對屏幕的你。”

  每個人都值得被辯護?

  在《逃脫大師》中,大衛·坦南特飾演在律師排行榜中剛榮升第一位的刑事大律師威爾·伯頓。在劇的開頭,伯頓到兒子的幼兒園給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職業,開宗明義地講明了這份職業的要義:“一個人即使真的犯了罪,厲害的律師通過攻擊証人/証據等方面的漏洞一樣可以幫助他脫罪。”威爾·伯頓並非黑白顛倒之人,他堅信 “每個人都值得被辯護”。而編劇也借小朋友之口提出了質疑,“如果我確實偷了蘋果,你也會為我辯護嗎?”

  與一般追逐名利的律師不同,伯頓為有罪之人辯護是因為他所屬的事務所不允許他挑選案子。法庭之下伯頓有自己的價值觀。在法庭宣判之后是否與客戶握手,反映出伯頓內心對客戶是否“有罪”的真實想法。在接手變態殺手裡恩姆·福伊爾(托比·凱貝爾飾)的案子后,伯頓再次以自己出色的專業技巧為福伊爾脫罪。但這次勝利是噩夢的開始。

  伯頓有妻有子,生活不僅看上去美滿,劇中的溫情點滴更是顛覆了觀眾“有錢人的美滿都是假裝”的固定思維,讓劇集在英劇偏冷的色調下依然暖意彌漫。

  然而觀眾若因此放鬆警惕,以為這是一部故事主線發生在法庭,家庭只是潤色副線的話就大錯特錯了。福伊爾被當庭釋放后,他開始徘徊在伯頓家附近,窺伺伯頓的妻子凱特洗澡,還向律師協會投訴伯頓。幾周后,伯頓的妻子遇害,兒子躲在木箱中僥幸躲過一劫,伯頓抱著妻子的尸身抬頭看見福伊爾站在窗外。

  作為唯一的目擊証人,金牌律師伯頓無法用法律為武器為福伊爾定罪。還好他有整個律師事務所為他撐腰,自己亦意外發現決定性証據——罪案現場的DNA。福伊爾找了僅次於伯頓的辯護律師瑪吉·加德納(蘇菲·歐克南多飾)。加德納和伯頓從學生時代即互相競爭,加德納總是稍遜一籌。她好勝心切,盡管對福伊爾怕得要死,仍然置良心道義及與伯頓夫婦的多年情誼不顧為福伊爾辯護,讓他二次脫罪。

  伯頓決定放棄法律,孤身復仇。大衛·坦南特不愧是眾人心中英國電視屏幕上的最佳男演員,復仇路上的蒼白臉色讓人幾乎能看到他每個毛孔都往外冒冷汗。利落的拍攝手法一個一個細節重現他的復仇計劃。

  不只是講法律

  細看兩個主角的名字,會發現威爾(Will)和裡恩姆(Liam)合在一個正好是威廉姆(Willaim)。此前福伊爾亦對伯頓說過:“我們兩個很像。”其實,在編劇大衛·沃爾斯頓克羅夫特的構想中,兩位大律師和變態殺手三人之間均有相似的地方——兩位大律師遵循職業法則並以此為榮,福伊爾亦有自己的榮譽感和生存准則,並痛恨被輕視。

  沃爾斯頓克羅夫特在接受BBC採訪時這樣評價這三個角色:“福伊爾控制伊琳·莫裡斯時候的陰冷,以及關鍵性証據被發現時他的困獸狀,都讓人不寒而栗。我當時希望這幾場戲能夠盡可能的黑暗,他(托比·凱貝爾)卻直接讓我們置身沒有開燈的地下室。蘇菲·歐克南多飾演的加德納神經質般地渴求成功,卻仍留有一絲人性,這是她成為出色律師的關鍵。至於我們的男主角,他是英國法律體系內的大師。在寫故事之前我在英國和美國有過很多法庭的經歷,這些經歷常讓我憤怒如困獸,於是我希望把這些放在大律師伯頓的身上。”

  沃爾斯頓克羅夫特說:“有關法律的文藝作品總是傾向於側重智力的較量而輕感情的走向。我希望這部劇能夠跳出法律內外,講一個不同的故事。”

  和美劇通常有的強大編劇團隊不同,《逃脫大師》的角色創作由沃爾斯頓克羅夫特獨挑大梁,“寫這部劇的時候我和往常一樣躲在角落等待靈感來臨。寫了一部分之后威爾對我來說已經像個老熟人,他總是會告訴我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當然,一部劇不會十全十美。《獨立報》就批評該劇,“再一次落入男性虐殺女性的俗套,罪案劇何時才能跳出這個怪圈而依然能吸引觀眾?”《赫芬頓郵報》則指出,“男主角和他的同事們因為首次淪為受害者而奮起反抗,該劇卻忘了追究當他們擔任辯護律師為別的有罪之人脫罪時,又是怎樣一種景況?”

  如果這是一部美劇的話,編劇大概會在最后為伯頓安排一個更“合理”的結局,以此正面質疑律法制度。換句話說,美劇再怎麼離經叛道總不會離主旋律太遠,英劇就不同,善惡對錯,法律內外,並沒有絕對“正確”的走向,英國編劇們依據的,更多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法則,以及人心的一點善念。正如《唐頓庄園》,越往后看,就會發現編劇們只是依勢而走,唯一不變的只是角色們與庄園的羈絆而已。

  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僅是法庭和黑暗中發生的事,更是這些東西如何影響到面對屏幕的你。

(責編:鮑坤子(實習生)、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