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國產劇刮長風 為收視率“注水式”催長

2013年12月03日10:14    來源:洛陽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產電視劇緣何刮長風

  《大宅門》讓觀眾沒有冗長感

  《隋唐英雄》劇集太長遭網友吐槽

  2012年,大家還在對76集的《甄嬛傳》咂舌直呼好長,2013年,這個數字已經不算什麼了:《隋唐英雄》120集、《天天有喜》91集、《愛情自有天意》84集……算一算,今年熒屏上出現了20多部長劇。

  雖說電視劇質量的好壞與劇集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系,但不可否認,如今的長劇“注水之作”俯拾皆是,令越來越多的觀眾反感。

  1 30集以下的電視劇去哪兒了

  國產電視劇越拍越長的現象由來已久。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為例,1986年版25集,2010年版52集,2012年版60集。后者曾經被無數網友吐槽過長,作為導演的張紀中深感無奈和委屈,畢竟和同年的其他長劇比起來,60集的《西游記》可謂“小巫見大巫”——

  新《還珠格格》99集,新《水滸傳》86集,《愛情有點藍》《夏家三千金》《娘家的故事》均達到80集——2012年算得上是長劇突破新裡程的一年。而到2013年,長劇的長度再次破紀錄。有網友不無諷刺地說:“現在不超過60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長劇,30集以下的電視劇都找不著了。”

  縱有再多不滿,2013年已近尾聲。觀眾擔心的是,明年的長劇會不會更長?從日前舉辦的、被視為第二年熒屏風向標的2013年度“中國電視劇秋季節目推介會”上看,參展的電視劇有490多部1.77萬余集,平均每部電視劇36.12集,比今年年初的春季推介會上平均每部電視劇30.61集,多了近6集。

  換句話說,明年的熒屏上,觀眾可能看到更多的60集甚至百集以上的電視劇。

  2 為了收視率,“注水式”催長

  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越來越長?

  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曾經對電視劇下過“瘦身令”,要求電視劇一般不要超過30集。然而事實証明,“瘦身令”並不起效。

  《電視劇研究》主編劉剛認為,長劇有其存在的市場。因為電視的收視人群中,年齡大的和文化水平稍低的人佔主流,比如退休后的老人、正在上學的學生。他們有固定的時間去觀看電視劇,並且由於年齡和文化水平的問題,也需要長劇集來慢慢地解讀故事。

  2012年《甄嬛傳》的成功,讓市場看到了長劇的“商機”。“電視劇的制作方主要是根據電視台的需求拍片的,長劇確實能增加用戶黏性,有利於提高收視率。”華策影視公司影視生產總監於敏表示。

  正因如此,有些制作方和電視台不惜打亂故事節奏,千方百計使出各種手段,把電視劇變長。比如,在80集的《愛在春天》裡,作為配角的“歌神”白浪在整部劇裡隻有一首作品《愛神愛神在哪裡》,翻來覆去唱了20多回,有時1集就要唱3回。

  3 有質量的長劇受歡迎

  電視劇越來越長,是因為其中牽涉制作、播出等各方利益。

  對於制作方來說,單位時間內拍攝的劇集越長,耗費的成本越低,收益的空間越大。比如20集的劇本,可以拍到25集到30集,有的甚至拍到40集。電視劇越長銷售額就越高,多一集就能多賣七八萬元。

  而對播出方電視台來說,劇集太短不容易吸引廣告商,更談不上收視率。電視劇持續時間越長,相應廣告持續播出的時間也會越長。電視台的廣告收入以及制作方的分成,都會因為電視劇加長而增加。

  當然,長劇並不一定都是糟粕,短劇也不一定全是精品。從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看,不乏有“珠玉在前”,如美國的《老友記》,日本的《冷暖人間》,韓國的《愛情是什麼》《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香港的《創世紀》等,都是叫座又叫好的長劇。

  制作了《金婚》《甄嬛傳》,嘗過長劇甜頭的導演鄭曉龍認為,電視劇的好壞,不在於它的長短,而在於它的內容、情節以及人物的刻畫等方面,該長則長,該短則短,這才是原則。

  “如果故事不行,品質不過關,長劇帶來的利益也隻能是一時的。”於敏說。以往播出的《雍正王朝》《大宅門》《長征》《闖關東》等優秀電視劇,即使超過30集,觀眾也不覺得冗長。如果一些電視劇確實拖泥帶水,老百姓自會用換台來表明自己的選擇。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鮑坤子(實習生)、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