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昨日在成都舉行,易中天、鄭淵潔、江南、饒雪漫、陸琪等作家亮相紅毯儀式,陳坤、蔣雯麗等“演而優則寫”的影視紅星也前來捧場。與此同時,易中天36卷《中華史》中最新一卷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舉行首發,活動中,易中天同《炎黃春秋》總編輯吳思進行了一場主題為“歷史向我們隱瞞了什麼?”的對話。
談歷史觀:它常常被人誤讀
易中天於今年起“隱居”江南某小鎮,表示要以一己之力來完成36卷本《中華史》。今年5月,易中天在博客上透露,“2012年3月,《易中天中華史》方案啟動,策劃和預備期長達一年。它的出版,則是一個‘五年計劃’。我們的設想,從2013年5月起,每季兩卷與讀者見面,至2018年出齊36卷。”
昨日,在談到自己的歷史觀時,易中天直言,歷史從未隱瞞,是我們常常誤讀。在易中天看來,我們的現實每分每秒都在變成歷史,事情本身談不上隱瞞,但對於就在此刻發生的事情,我們馬上就會誤讀。要解決“歷史常常被我們誤讀”的問題,易中天認為有三個解決辦法,即直覺,邏輯,証據,這同時也是易中天寫《中華史》的三大辦法。“看歷史一定要有直覺,對歷史的解釋與記錄都有可能被隱瞞,但總有瞞不住的地方,首先要憑直覺判斷史實的對錯。”在解讀歷史遇到問題時,易中天戲稱“偵破此案要有証據。”文獻、文物、文字就是易中天考証歷史使用的三個証據。“我在使用這三個証據的時候取舍是什麼呢?文字和文物與文獻相沖突的時候舍文獻。”
寫《中華史》:切斷與外界聯系
近日,有學者表示,易中天36卷寫到后來會很難,“易中天的知識背景沒辦法和范文瀾那一代比。”對此,易中天日前受訪時坦言:“我承認,在知識背景方面,我肯定不能跟他們那一代學者相比。但是,我有我的優勢啊,在思想方法,我是超過他們的啊。我有德國古典哲學系統訓練的根基啊。我是受康德、黑格爾哲學訓練出來的啊。這些是他們那一代史學家所沒有的。”
易中天昨日也談道:“我自從下決心花5到8年時間來寫‘中華史’以后,切斷了和外界的一切聯系,不看報紙、刊物、電視、網絡,我現在剛剛從春秋戰國走出來,馬上要回到秦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