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中國四大名陶“安陶”工藝瀕臨失傳

2013年12月08日15: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四大名陶“安陶”工藝瀕臨失傳

  中新社重慶12月8日電 題:中國四大名陶“安陶”工藝瀕臨失傳

  中新社記者 連肖

  色如翡翠、陶身薄如紙。捧著一個清代稀綠釉的安陶小碗,鄒育亮嘆息:“這種陶,可能再也生產不出來了!”

  8日舉行的重慶第二屆文化產業博覽會上,重慶榮昌縣展出上百件宋代至今的珍貴安陶,因工藝失傳,不少展品已難再復制。榮昌縣收藏家協會會長鄒育亮的惋惜之聲,依稀訴說著安陶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沒落。

  安陶也稱榮昌陶,以“薄如紙、聲如罄、亮如鏡”聞名業界,它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雲南建水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但放眼當下陶瓷市場,安陶的市場影響力遠不如后三者。

  鄒育亮向中新社記者講述起安陶曾經的輝煌:安陶100年前就出口東南亞﹔上世紀70年代,安陶一度作為“國禮”贈送給世界各國政要,其產品大量出口歐美十余國家,被榮昌人稱作“最能賺外匯的陶瓷”。

  上世紀90年,安陶國營大廠因多種因素悄然沒落,最終破產。從此,安富街道上的安陶生產陷入一盤散沙。私營作坊式業主缺乏遠見,盲目迎合市場逐利,拋卻繁冗的傳統制作工序降低成本,不肯投入資金創新使產品單調……種種原因,使安陶走上倒退路,一度淪落到隻生產大水缸、酒瓶子、泡菜壇子。

  安富街道統計顯示,1990年的安陶產量為940萬件,到1999年僅剩95萬件,產量萎縮九成。

  鄒育亮說,安陶傳統技藝瀕臨失傳,人才是主因。最傳統的工序、最地道的配方都掌握在老輩藝人手中,隨著安陶文化沒落,年輕人不再熱衷制陶,部分傳統技藝失傳於民間。他指著一件安陶說:“比如這件亮如明鏡的朱砂釉瓶,釉色配方已失傳,幾乎無人再能配出這種顏色的釉。”

  為保留傳承厚重的安陶文化,榮昌投資上千萬元人民幣,建起國家3A級景區“安陶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萬件自漢代以來的安陶文物和精品。在官方推動下,安陶制作技藝2010年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帶領安陶產業崛起,拯救安陶,成為當下榮昌縣的一大重任。

  “希望不會再有新的失傳安陶躺進博物館,成為絕唱。”鄒育亮如是期待。(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