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拜名師掀起了南京青年戲曲人才培養工程的序幕,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其實多年來一直不缺戲劇名角,無論是各路名家紛沓而來在南京進行的頂級演出,還是南京本土對於名角的培養,如今再到引進外界力量培養出新的“明日之星”。在南京這片歷史文化豐厚的土壤之上,戲曲文化蓬勃發展,“梅香”一直飄蕩在南京城內。
名家來演
梅家與南京淵源深厚
收到南京的徒弟,梅葆玖先生異常激動,因為梅家與南京的淵源實在太深厚。“我記得在南京,我父親在上世紀20年代一直到50年代后面,都沒少演過戲,特別是當年的中華大戲院。”在梅葆玖的印象中,過去老一輩的藝術家們都在南京有過演出,“我1954年、1956年也在南京演過。”梅家幾代人都與南京的觀眾、南京的老藝術家們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現在歲數都大了,但是回憶起南京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梅派”與南京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先生曾多次到甘家大院,與號稱“江南笛王”的甘貢三先生交流京昆藝術,並經常光臨甘先生陳立的“南京新生音樂戲曲研究社”,與各界戲曲名家切磋,兩人互為師友死角甚篤。
1935年7-8月,長江、黃河發生特大水災,241個縣2200萬人受災,梅蘭芳先生在大華大戲院等地舉行連續六天的賑災義演,引發極大轟動,排隊人群甚至將戲院的票房玻璃擠碎,演出共得門票收入3萬多銀元,梅先生分文不取全部捐贈給水災救濟委員會。
1951年,甘先生的長婿汪劍耘拜師梅蘭芳,並深得“梅派”真傳,享有“南京梅蘭芳”之譽。1954年甘先生三子甘律之與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的大婚,梅蘭芳就是主婚人。2004年,梅葆玖先生親臨甘熙故居,成為“南京甘熙故居京昆文化藝術研習中心”的名譽會長。
名角頻出
本土培養的“梅花爭艷”
在包括梅葆玖、王金璐在內的眾多名家看來,眾多京劇名家都願意來南京演出,並被南京的觀眾和票友熱情打動,在南京也有許多朋友,這些都與南京良好的戲曲氛圍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分不開。
而從去年開始,南京就飄起了陣陣梅香。去年5月,南京市京劇團著名刀馬旦范樂新以一出精彩的《穆桂英大戰洪州》摘得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第26屆“梅花獎”,成為南京市京劇團建團50年來首位梅花獎得主,也是南京市繼越劇名角陶琪之后南京本土培養出的第二朵“梅花”。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國際梅花獎期間,戲迷們將在南京文化藝術中心看見范樂新榮獲第26屆梅花獎專場匯報演出。屆時將會邀請來自上海、北京、天津、大連、吉林等省市京劇院的5位“梅花獎”得主和5位“全國青年京劇大賽金獎”獲得者同台演戲,京劇名家也將薈萃南京。
新星打造
各個劇團開出“新梅”
拜入梅門的王璨則是南京新一陣“梅香”,而這也是繼范樂新這樣的本土明星之外,南京開始引進外界力量培養出的新一代的“明日之星”,掀起了南京青年戲曲人才培養工程的序幕。
“下月,南京市京劇團青年演員林愛娜也將拜‘二度梅’黃孝慈為師,黃孝慈也將長期為南京市京劇團的年輕演員們指導、說戲。”南京市文化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認識京劇、喜愛京劇,近期,南京市京劇團還將組織范樂新、王璨、林愛娜等人將“梅香”帶進高校,“他們將走進南京不少高校及中小學校,表演經典曲目,教授京劇基礎知識,傳遞京劇藝術精髓,實現青少年學子與京劇的零距離接觸。”
王璨拜師是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在南京發展的一個新契機,下面不僅僅是京劇團,在南京的各個劇團內,都將打造一批名角、名劇。“市越劇團目前正在為著名越劇演員度身打造劇目,選派實力派越劇演員孫靜參加‘梅花獎’評選,並為個性化的優秀越劇演員李曉旭定制市場化劇目《仙劍奇俠傳》。”這一陣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梅香”將不間斷在各個劇團中在南京城內長期飄蕩。
記者 王婕妤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