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梅葆玖收90后最年輕弟子 授課從傳統文化開始

2014年02月11日14:21    來源:金陵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梅葆玖收90后最年輕弟子 授課從傳統文化開始

  梅花山上已經暗香浮動,而北京的梅派藝術也傳承到了南京。

  剛剛帶著8位弟子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20周年京劇全球巡演”,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昨天來到了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在梅蘭芳先生的銅像前接受隸屬南京市文化集團南京市京劇團的90后姑娘王璨的正式拜師。

  雖然還沒有洗去塵埃,但80歲的梅葆玖先生精神矍鑠,談起這位最年輕的也是首位南京弟子,他有些激動:“無論是我的父輩還是我,都與南京結下不解之緣,有說不完的故事,收了這個南京徒弟我特激動,會讓王璨成為南京梅派繼承人的標兵。”

  收徒

  品行排在第一位

  從藝70年,收徒41名,但是正式且如此隆重地在梅蘭芳先生銅像前舉行拜師儀式的,卻沒有幾個。因此昨天的拜師現場,國內京劇界各方名家都來到了現場,除了梅派傳人,更有與梅派合作頗多的名派名家們。

  今年已95歲高齡的武生泰斗王金璐老先生提前一個小時就來到了現場:“梅家收徒當然是要來賀喜的。”除此之外,京劇名家、曾與梅蘭芳先生同台的梅葆玖師妹李玉芙、荀派花旦孫毓敏、馬連良之女馬小曼、譚培鑫第六代嫡傳譚孝曾、閻桂祥、王志怡等,梅派藝術合作者佟鳳翔、尚長貴等,梅派弟子胡文閣、尚偉、鄭瀟等,全國近百名京劇名家們紛紛來到現場為南京姑娘王璨的拜師儀式道喜。

  拜師儀式雖然隆重卻也簡單,沒有繁瑣禮儀,王璨向師傅三鞠躬之后,梅葆玖攜徒弟在梅先生的銅像前拜祖之后就完畢。不過為了這個年輕徒弟,梅葆玖可謂花了心思:“我准備了禮物,因為她年紀還小,我特意備了有關我父親梅蘭芳的書籍以及他的音像資料,讓她多多熟悉梅派。”而梅葆玖也收到了來自梅先生家鄉江蘇泰州籍著名書法家黃明用小楷書錄的梅派曲詞《洛神》、《海島冰輪》、《天女散花》配以金陵雨花石《梅花三圖》,寓意祝賀梅先生梅派藝術芳菲滿園、再添新秀。

  在王璨的口中,記者了解了三拜“梅府”的不易,但是究竟梅葆玖先生最終何以答應收這麼一位年輕的徒弟,昨天梅葆玖親自告訴記者,他被王璨對京劇的痴迷所打動。“首先王璨有學好京劇的條件,收徒必須有條件,無論是體形、個頭、外表、嗓子,再有就是她對京劇的痴迷。”

  在梅葆玖看來,王璨是個全方位的人才,“不是我想收一個就收一個的,得看她條件,有能夠培養成好角的資質,那我們的勞動成果才不會白費。”

  不過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梅蘭芳先生收徒百余名、梅葆玖先生如今收徒42名,梅家收徒最關鍵的一點並非“藝”而是“德”。“德藝雙馨是梅家最看重的。”作為梅蘭芳先生的得意弟子,王志怡在梅葆玖行程繁忙的時候,多年來擔任梅家弟子的教導工作,在梅派傳承過程中,她可謂是幕后功臣,她告訴記者無論是梅蘭芳先生還是現在的梅葆玖先生,收徒首先看對方的品行,“收徒之前,梅先生會把弟子的品行打聽得一清二楚,這關合格了他才會同意。”

  對此梅葆玖先生昨天也告訴記者,他對王璨接下來的要求也是如此,“我希望她不僅學習繼承梅派藝術,更重要的是學習我父親梅蘭芳先生的人品、修養。”

  學徒

  從傳統文化開始

  由於師傅年事已高,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王璨將不定期地前往北京接受梅先生的指導,不僅如此梅派得意嫡傳弟子也會對王璨有所指導。不過讓記者意外的是,王璨拜師后首先要學的並非唱念做打,而是傳統文化。

  “今天的拜師是新一輪勞動的開始,王璨還要學習梅蘭芳先生的文化,像大師那樣,不僅演好戲,而且他喜歡書畫、喜歡唐詩宋詞、古典文學,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夠和我父親一樣,多讀一點傳統文化的書籍來豐富自己。”

  梅葆玖的師妹、著名梅派旦角李玉芙在現場也非常認同“梅派”對傳統文化的高要求。小梅葆玖4歲的李玉芙在上世紀50年代曾得到梅蘭芳先生的親身傳授,並經常與梅先生、梅葆玖同台演出。“我記得當年有個演員學梅先生特別像,唱腔、身段都不錯,但別人評價,還是缺了點仙氣。這個演員就去找梅先生,先生對她說多看看《洛神賦》就能找到仙氣。梅先生非常喜歡昆曲小生俞振飛先生,說他有書卷氣,那是因為他就出生在書香世家,常年受傳統文化的浸染。”

  在梅葆玖看來,王璨這代年輕徒弟正處於社會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特別需要有志氣的年青一代去承擔社會的責任,希望王璨學習好,踏實走好每一步,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與我們的京劇藝術。”

  記者 王婕妤

(來源:金陵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