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前來參觀的民眾在拍攝“新疆樂器王”高208厘米的沙塔爾。 孫亭文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28日電 (孫亭文 孫佳)28日,由新疆文學藝術聯合會主辦,新疆民間藝術家協會、新和縣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尋找‘新疆樂器王’”新聞發布會在烏魯木齊舉行。新和縣選送的樂器沙塔爾,從新疆各地選送的157件樂器中脫穎而出,榮膺“新疆樂器王”稱號。
主辦方稱,新疆是多民族的大家園,民族音樂已成為新疆文明的重要標志。伴隨著音樂而不斷產生發展起來的新疆民族樂器,更是構成新疆“歌舞之鄉”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沙塔爾、熱瓦甫、庫姆孜、都塔爾、冬不拉、馬頭琴、箜篌、鷹笛、手鼓等樂器依舊在傳遞著新疆各族民眾的思想情感。
新疆民族樂器是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的主要內容之一,許多樂器已列入自治區級和國家級的保護名錄。主辦方稱,之所以舉辦“尋找‘新疆樂器王’活動”,為的就是系統地調查、梳理新疆民間民族手工藝樂器制作、蘊藏等基本情況,促進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技藝的傳承和保護。
於2013年9月啟動的“尋找‘新疆樂器王’活動”,共征集了新疆各地的民間手工藝人制作的157件民族樂器,經過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馬雄福、新疆音樂家協會主席努斯勒提·瓦吉丁、新疆文化廳藝術研究所著名研究者段牆、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巴格達提等專家學者的評審,由新和縣選送的高208厘米的樂器沙塔爾榮獲“新疆樂器王”稱號﹔由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和田地區、塔城地區、博州等地文聯以及烏蘇市選送的14件樂器被評為優秀樂器。
據介紹,高208厘米的“新疆樂器王”沙塔爾是由新和縣加依村老者制作。該村215戶村民有105戶從事樂器制作,都它爾、彈撥爾、沙塔爾等新疆民族樂器遠銷北京、上海、巴黎等地……該村的民間手工樂器制作藝術也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和縣縣委副書記、縣長艾買爾江·依明稱,沙塔爾被評為“新疆樂器王”是一個驚喜,但絕非偶然。具有“中國新疆手工民族樂器制作第一村”稱號的新和縣加依村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裡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制作地。
他還稱,品牌就是影響力,新和縣也將借助“新疆樂器王”這個品牌,繼續將新和縣打造成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龜茲歷史文化與樂舞藝術展示、休閑度假、旅游購物於一體的古典與現代融合的新農村示范點及特色民俗旅游區。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