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年旅游消費日漸升溫
“老小孩”們在西藏布達拉宮前的一躍,跳出了屬於老年人的精氣神。
“熟年”一詞,意為老年不是人生的結束和衰敗,而是最成熟的階段﹔老年人應該更積極,盡情地享受人生。加強對老年旅游的宣傳,營造適合老年人出游的環境,形成一種“不分年齡,人人共享”、“旅游完善人生”的觀念,不僅有利於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也將促進經濟發展,激發“銀發力量”的潛能。在我國,“銀色市場”前景廣闊,《現代商貿》將持續關注這一消費主題。
老年旅游重品質
1個月前,家住成都的王女士帶著公公、婆婆和女兒一行4人,報名加入當地一家名為“夢之旅·夕陽紅”的旅行團,到北京和天津7日游。旅行社的行程單上有一項自費180元的“北海深度游”,時長為2小時。等他們充滿期待到達北海公園才發現,“深度游”就是坐上大船從白塔渡到北岸,時長不超過10分鐘,公園裡標示的價格單程僅10元。
因為旅行團裡老年人居多,年紀最大的已經80歲,因而事先沒人對這項活動提出異議。王女士的不滿還不止這一點:“早上4點起床去天安門看升旗,然后便馬不停蹄趕去長城,途中除了去紀念品商店都不帶停的。人家把我們放在商店裡,也沒有強制消費,但是那些售貨員能說會道,老年人哪兒能分得清?”
王女士的公公婆婆也累得夠嗆,幾天下來就表示“再也不想去北京了”。王女士告訴記者,按理說老年人的團應該考慮到老人的情況放慢節奏,但現在很多旅行社覺得老年人不會找麻煩、好對付,反而更不注重品質。
如今,老年人文化結構和工作經歷正在發生著變化,他們對消費的需求也更加注重品質。老年人旅游漸成時尚,而他們對旅行的訴求也更加多樣,看博物館、了解風土人情、感受當地文化等等,已經越來越成為老年人旅游消費的重要方面。
旅游消費重特色
對於王女士的旅游經歷,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閆青春表示,王女士一行參加的不算是專門給老年人提供旅游服務的旅行團,“可加入老年旅游專業委員會的旅行社,他們了解老年人旅游的特點、需求及規律,會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和習慣去安排活動”。
專業的老年旅行社並不是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的老年游市場逐漸興起。北京夕陽紅旅行社以“老年度假”為特色,組織老年人去北戴河、海南等國內旅游勝地度假。不同於一般的旅行團,老人可以自行組團游玩,旅行社隻負責交通、住宿及部分餐飲。
據旅行社朱經理介紹,旅游行業近年來競爭激烈,在沒有細分市場、創新經營模式的情況下,旅行社靠拼價格來贏得競爭力往往效益不佳。“不少旅行社也瞄准了老年市場,組老年團,打老年牌,但無論行程、服務都和常規路線沒有太大的差異,老年旅行社相對更專業些。”
與中青年旅游相比,老年旅游首先對交通住宿的舒適度要求較高,整個線路設計及行程安排應以緩為主﹔其次,老年人習慣省吃儉用,消費總體偏低﹔另外,老年人歲數大了,出遠門身體有風險,需要配套的醫療和服務。朱經理也承認,比起國外的老年旅行社,他們仍有差距,“國內的旅行社在老年保健、老年特色服務等方面都處於空白,經營模式單一”。
在老齡化趨勢加速的今天,老年產業發展還需要政策、資金等多方面的扶持與鼓勵。內蒙古滿洲裡市從2012年開始,每年冬天組織60歲以上老人去海南三亞“候鳥式”養老,這種普惠制的旅游每次篩選300位老人,由當地民政局提供補貼,老人隻需要支付往返路費,可以在三亞當地的療養院生活2個月。滿洲裡民政局局長曹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政府補貼是為了鼓勵老年人走出去,發展成熟以后,會逐漸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旅行社之間的合作,和外地城市互派老人,將異地旅游和療養度假相結合。今年以來,滿洲裡已經先后嘗試接待了來自江西、上海、大連的老年團。
開發產品重安全
旅行也是許多忙碌了一輩子的老年人的夢想,上海科技助老服務中心的“老小孩社區”已經為此作出有實踐性的探索。“老小孩社區”創立於2000年,最初是為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務的門戶網站,如今有3萬名實名認証的老年人用戶,平均年齡60歲出頭。利用這一平台,中心從2010年開始涉足旅行社。據服務中心主任吳含章介紹,和普通旅行社不同,他們的參與者都是社區的注冊老人,是一個熟人的圈子,平時在網上神交,旅游則讓他們在線下成為好友。
“旅行不只是看某個風景多好,更重要的是和誰在一起”,吳含章說,他們的旅游活動會按“志同道合”劃分群組,比如攝影主題、文藝主題,后者不僅去旅行,還會為當地老人做慰問演出。還有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圓夢”。很多旅行社都不建議老人去西藏,認為太危險,而吳含章的團隊組織“老小孩”們順利完成了多次西藏行,最年長的已經72歲。“准備階段我們會為每位老人體檢,看他是否適合我們的行程,然后,他們會進行一段時間的體能恢復性鍛煉。我們還邀請了中山醫院呼吸科的主任醫師和我們一起,加上兩名領隊,每天晚上為老人們測量血壓、心跳等”。旅行回來,不少老人在社區論壇裡寫下自己的感受。下一次去西藏,又會有更多的老人報名。“如果我們不組織,很多老人可能這輩子就去不了西藏”,吳含章說,“年輕人出游也不可能毫無意外,關鍵在於如何應對”。在“老小孩”的旅行團裡,年紀稍小、身體較好的老人會承擔志願者的角色,幫忙照顧團裡其他老人。
迄今為止,“老小孩”們的旅行裡隻出現一例緊急狀況,就是一位老人突發腦溢血,因為准備充分、救治及時,老人病情沒有惡化。而他們出游的價格僅和一般旅行社持平。吳含章告訴記者,“老年人對價格很敏感,我們的利潤少一點沒關系,因為老年事業不僅追求經濟效益,也要重視社會效益”。
老年人的旅游消費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如何挖掘這裡的潛在價值,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經濟日報記者 肖爾亞 實習生 趙曉晴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