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歲的周有光依舊關心時事,心懷天下。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他生於110年前,1月13日是他的生日。他先是銀行家、經濟學家,后轉行研究語言文字,主力參與漢語拼音方案,被譽“漢語拼音之父”。他,就是周有光。對於自己的高壽,他幽默稱,“上帝太忙,把我忘記了,將我遺忘在世上了!雖然我對個人生與死早已淡薄,但我所記憶的歷史還在前行。”
13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了周老的外甥女毛曉園女士。她說,“今天我去了舅舅家。舅舅老家常州那邊來了好幾個人,來看望舅舅。我們中午就在家裡做了舅舅愛吃的菜,算是給他簡單過個生日。舅舅對祝壽的形式不在意的。生日當天,見到老家的人,吃到家人給他做的飯菜,他就很高興的。”
上帝太忙,把我忘記了,將我遺忘在世上了!雖然我對個人生與死早已淡薄,但我所記憶的歷史還在前行。”
——周有光幽默談高壽110歲出新書珍貴錄音回望滄桑百年
在周老迎來110歲生日之際,華西都市報記者也獲悉,其最新著作《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將於下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推出。這部長篇口述共計40余萬字。書中內容主題包括張、周兩家兄弟姐妹抗戰前的生活,《漢語拼音方案》在華語文化圈的影響,以及他在美國講學旅行探望張元和等內容,涉及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近200位,全面呈現了一位世紀老人的百年回望。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主要內容來源於周有光先生在1996—1997年間對友人宋鐵錚先生的口述錄下的30余盤磁帶的文字整理。書中保留大部分口述習慣用語,最大限度地讓讀者了解作者的語言習慣,保留口述文本原有的語言特色。最后的“尾聲”是編者根據周老的講述,在2014年年末記錄下來的,作為對正本的補充。
此次《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也是這筆20多年前錄的口述資料內容首次集中公開出版。據毛曉園解釋,“舅舅原本沒有打算要出版,他原想把他自己和家庭的故事,通過口述保留下來,讓后代和有興趣的親屬了解。后來,有人建議他拿出來出版,他后來也就答應了。”
人老心未老望口述史讓更多人關心中國前途
在《尾聲》中,周老說:“這部書稿完成的時候,我已經109歲了。我以前說過‘上帝把我忘記了’,把我遺忘在世上了。感謝上帝,讓我在這個年紀還有一個清晰的頭腦和思考能力。雖然我對個人生與死早已淡薄,但我所記憶的歷史還在前行。”周老還說:“85歲時,我從辦公室回到家裡,工作和思考是我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我比以往更關心中國的發展和走向﹔關心整個世界不斷出現的變化。我一直關心中國,我希望中國會變得更好、更有前途。雖然許多事還不盡如人意,但我還是相信人類發展具有某種客觀規律。當然,我希望人們保持耐心和信心。”
對於自己的口述史,周老也表示謙虛,“我的口述史不完美,也不完整。我提倡‘不怕錯主義’,出現錯誤是正常現象,可以從批評指正中得到更為准確的意見,也可以增加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我非常願意聽到不同的意見和聲音。我的口述如果能讓更多人關心中國的前途和歷史,那是我期望看到的。”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出版人帶馬識途回憶錄拜訪
周老:馬識途來過我家他的書會仔細看
在周老生日前后,有不少人寫文章記述他們所接觸的周老。比如資深出版人李昕,1月5日在他的個人博客上發表他最近寫的《三訪周有光老人》文章。文中記述了他2012年1月21日,2013年2月7日,2014年12月15日三次前往周先生家中拜訪的詳細情況。其中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李昕提到,他帶了三聯2014年出版的馬識途兄弟的百歲回憶錄《百歲拾憶》和《百歲追憶》給周先生看,在簡單介紹幾句之后,“老人說,馬識途他認識,曾經到他家裡來過,這兩本書他會仔細看。”
對於這個細節,馬老的女兒馬萬梅得知后也不禁感嘆,“老爺子記性好哦!據我所知,我爸去周老家還不止一次,我陪著去是在2005年,我姐也陪著去過。”2014年5月,馬老的百歲書法展在北京舉行。據馬萬梅透露,前往北京出席書法展開幕式的馬老本想再去看周老,“但聽說周老當時身體欠安就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