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在冊茅山道士仍有幾十人 "穿牆術"屬藝術夸張(圖)

田虎

2015年01月14日09:23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在冊茅山道士仍有幾十個 "穿牆術"屬藝術夸張(圖)

  茅山暮色。

  上清宮秋色。張銓生攝

  道家文化流傳至今,除了信仰之外,還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諸多影響。而避世清修、養生健體、神游自在等道家品格又和當下人們重休閑輕觀光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的旅行也在洞天福地、宮觀、名山等散落在各地的道教遺跡中獲取著些許超然逍遙的出游體驗。

  從茅山道士說起

  提起道家文化,人們最可能直接脫口而出的便是諸多文學、影視作品中茅山道士施展高深法術的形象。這也讓道家文化總是帶著不少神秘的色彩,同時也激發起人們的獵奇心理,想要到這些不同道教門派的祖庭一探究竟,因此不妨先從位於江蘇省西南部的茅山講起。

  茅山以往很少宣傳

  在江蘇省句容、金壇、溧水、丹徒、丹陽五大縣(市)之間,便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茅山。小沈是茅山風景區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茅山雖然剛剛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但在2009年以前都很少對外宣傳。“2009年以前,每年來茅山的游客大約在七八十萬人,這些游客大多是對道家文化有一定了解,沖著茅山歷史上的名氣來的。這幾年宣傳多了,景區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對茅山的旅游主題、接待設施進行改造,慕名而來的人便逐年增加,而且人群也是各年齡層都有。”

  還有在冊的茅山道士

  提起茅山道士,小沈表示,捉鬼降妖、畫符、穿牆術這些都屬於藝術的夸張了。但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祥地,目前在冊的真正在茅山修行的道士還有幾十個。而江蘇省道教協會會長楊世華也告訴記者,在茅山風景區的道觀裡,現在還住著一些道士和道姑。“為了能讓游客體驗到茅山道教的養生文化,我們也有安排游客住進道觀裡的項目,目前道觀中能住下200人左右,游客可以每天和茅山道士們一起生活、修行,吃養生餐。”

  洞天福地問道山水

  道家有洞天福地之說,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為主景,或兼有山水。認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眾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煉或登山請乞,則可得道成仙。如今,這些秀水名山依舊散落在大江南北,成為了人們寄情山水的佳處。而茅山作為道教聖地,被后人稱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小沈介紹說,茅山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唐宋年代茅山道教最為鼎盛,前山后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筑多達三百余座、五千余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而楊世華解釋說,古時道士對修行地的風水非常講究,因此能稱得上是洞天福地的地方必然自然生態環境很好,是適合游客養生游的目的地,這不光體現在風光優美上,還有空氣質量、水質等因素。此外,小沈補充說,目前茅山景區也在通過各種方式打造道教文化主題游項目,比如在建的悅榕庄、翡翠城堡等超五星級酒店,都會突出道家文化特色,還有以茅山道教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水秀表演。“對於北京游客,茅山已經和中青旅‘東方快車’專列達成合作協議,在2015年4月開通東方快車華東線茅山一站,屆時,北京游客也可以通過專列的方式前往茅山。”

  當名山相遇世界遺產

  佛教有四大名山,道教作為中國土生的宗教,也有眾多名山,其中一些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由此,道家文化也開始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關注。

  >>現狀

  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寥寥無幾

  翻開《世界遺產名錄》,可以看到武當山、龍虎山、三清山、青城山這幾處道教名山的身影。但能真正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隻有四川都江堰-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古建筑群。江西龍虎山則是與廣東丹霞山等一起按“中國丹霞”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同樣,江西三清山也因為獨特的花崗岩造型而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華東師范大學宗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劉仲宇表示,三清山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后,其知名度大大擴大,旅游開發也日益紅火。不過,現在游客記憶深的,多為巨蟒出山、司春女神等自然景觀,對於三清山豐富的道教文化內涵不甚了然。因此,未來應深入開發三清山的文化資源,挖掘旅游的深度和廣度,達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協調的最佳效果,這樣才能讓游客對其道教文化有全面的了解。

  >>建言

  如何傳承道教文化是關鍵

  早在2000年11月,青城山與都江堰便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與青城山對其道教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密不可分。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嚴曉霞告訴記者,青城山長期以來是按照道家管廟、政府管山的管理體制各自分區域管理,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對青城山道教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保護,重視對青城山道教洞經古樂、青城武術傳承人的培養。”

  而對於三清山來說,在近日剛剛舉行的三清山道教文化研討會上,多方專家則對如何傳承、弘揚三清山的道家文化內涵提出了建議。上海市道教學院教務長王馳表示,三清山以風水佳地,道脈所在,應合教內外之力,借勢弘揚大道文化。比如開展夏令營,讓青少年接受道文化熏陶,感悟仙山的靈秀,同時還可以打造獨具三清山特色的道教文化節。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所陳文龍則認為,應該把宗教場所真正交給宗教內人士來主持。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游客看到這是一個真正可信賴、可仰慕的宗教場所,從而激發他們的宗教情感,產生切實的感受。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龍虎山是以天師府著名,三清山卻以道教仙境突出,因此要結合道教文化開發自然景觀。此外,劉仲宇表示,一般講道教文化,三清山比不過龍虎山和同處上饒的葛仙山,且目前道士少,是后來才進駐的,可論者不多。三清山旅游現在聲名鵲起,但旅游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旅游是產業,也是民俗,是人們文化與休閑的生活方式。因此現在三清山應考慮以山水筑基文化涵養,游者來此,是休閑,是觀景,也是文化體驗,人格提升。

  過幾天道觀裡的生活

  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內部清靜、整潔、庄嚴。修道的方法眾多,但身在道觀,隻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而道教宮觀稱“觀”而不稱“寺”或者“廟”,與道教夜觀天象的傳統或許有最為直接的關聯,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如今,在一些道教名山之上,游客也可住進道觀,零距離體味道家生活。

  >>遠觀

  道觀往往依山就勢

  建筑群是人們登上道教名山之后最直接的觀感體驗。不論是武當山、龍虎山,還是三清山、青城山,均保留著眾多道家宮觀之遺址。這些道觀在建筑形式上往往也追求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上饒市委常委、三清山風景區黨委書記陳曉平告訴記者,道教強調“自然之道不可違”,因此這些年對三清宮的全面修繕也是“修舊如舊”,完整保存了浸潤歷史積澱的三清山道教文化建筑景觀。對此,南京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孫亦平表示,三清山北山有現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例如,從登山處步雲橋直至天門峰的三清福地,就有宮觀、亭閣、石刻、石雕、山門、橋梁等200余處道教景觀,還有許多摩崖題刻,其規模與氣勢可與四川青城山、湖北武當山和江西龍虎山媲美。

  而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嚴曉霞介紹說,作為道教聖地的青城山,保存了許多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宮觀,如建福宮、天師洞、祖師殿、明宮、清宮等。其中天師洞和祖師殿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這些宮觀都是從道法自然出發,都以洞天福地的自然態勢作為布局的基礎,往往依山就勢,見水修橋,因高為殿,就洞為宮,靈活布局。不強求嚴格貫穿的中軸線,而在隱、幽、藏、奇上下功夫。如位於青城山腰的古常道觀(天師洞),山門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長長石級直通重樓。”

  >>入內

  >>講述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嚴曉霞

  現在有不少游客都希望能體驗真正的道家生活,青城山也在做很多的定制主題道教文化體驗項目。不過出於保護的目的,真正能住進道觀裡的游客接待量有限,一般是會把道家養生宴、道家太極、修行等打包出來讓游客體驗。

  從“開靜”起始

  “開靜”是道家修行生活作息的名詞概念,意指修行的人從床榻、坐臥的沉睡狀態中“蘇醒”過來,從寧靜的修行狀態中轉換出來,開始白天的課業,古義?白話?盡在其中,兩字開靜,道家一天的修行生活便開始了。

  哼唱經韻的道人們身著黃色的道袍站在眾道友的前面,領經的道長清朗渾厚的吟唱,引領出近一個時辰的早間課韻。那些被鐫刻在經典中的早課經文,千百年來一直這樣被道人們唱誦。早課結束,道人們回到自己的房間,晨讀。然后開始一天中最初的洒掃,同時為一天的修行做准備。需要注意的是,道家經典不能隨意放置,尤其不能放在床榻、廁所之類的地方。

  道家的早餐很簡單,玉米粥和白面饅頭,或者是加入青菜的素菜粥配玉米蒸饃,淡淡的味覺世界,是修行者所居清靜之地更具象的體味。上午是練習太極拳的時間,下午則是登山,游客還可以在天師洞體驗道家養生茶,會有道人教你怎樣飲茶、呼吸,如何與道家古樂融為一體。晚間是修行時間,在道長講經說法中,由動中歸於寂靜。

  旅行不妨體驗修行

  現在的出游往往很浮躁、很匆忙,讓人無法靜下心來去感受。而在道家文化中,則主張養生、健體、避世、清修等理念,人們也許無法真正的超然世外,但卻可以在一座座道教名山的道場中將旅行變成一次短暫的修行。

  辟谷養生需專人指導

  道家可以說是對健康養生最為關注的宗教,內丹、辟谷、睡丹等都是道家的養生之道。華山景區管委會旅游文物管理處副處長楊增利告訴記者,華山作為著名的道教聖山,也是道教第四洞天——西玄洞天,目前景區內有關道家飲食養生的項目非常受游客歡迎,比如體驗華山道家素齋飯、辟谷養生等。而江蘇省道教協會會長楊世華提醒游客,“辟谷”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但是為了健康的考慮,游客需要在專人指導下進行。同時,楊世華補充說,想感受道家的修行也可以採取打太極、抄經等方式,現在的道觀中也會推這種體驗項目。

  清修也是避世旅行

  現在度假休閑不論目的地是哪裡,總會帶上些許避世旅行的意味。在各大道教名山之上,避世清修則成為了當下不少游客的出游目的。楊增利表示,道家文化中往往是根據風水學原理尋找修煉之地,而現在華山景區便會以風水為線索,帶領游客感受華山東道院、西道院、全真崖等地,讓游客遠離繁華喧鬧的都市,來體驗道家為修煉成仙而選的清修之地的空靈、秀美,感受道家清修的追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管理局副局長嚴曉霞告訴記者,避世清修需要道教名山的環境也需要道家文化做輔助,“對於大多數游客來說,來之后得有能感受的具體項目,比如青城山的道家太極、道家音樂的體驗活動就非常受游客歡迎。”

  京華時報記者田虎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