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幾代學人的共同記憶

2016年09月23日08:1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幾代學人的共同記憶

  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劍南詩稿校注》 資料圖片

  收入“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世說新語箋疏》 資料圖片

  周遭越喧囂,越顯出“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低調。不僅沒有腰封、推薦語,近些年甚至更貼近30年前的模樣——連書封上的作者和出版社都省了,隻留一行書名。與書名相伴的,是一枚“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印章。隻要看到這枚印章,讀者便能心領神會。

  同行者的步履越匆忙,越顯出“中國古典文學叢書”的從容。自1978年啟動,少時每年新出版兩種,最多也不過5種,30多年下來,竟然積累了136種。從《詩經》《楚辭》到《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一幅中國古典文學代表作的地圖已經有了輪廓。

  日前,“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又添新成員。典藏版《李白集校注》《杜甫集校注》《東坡樂府箋》《稼軒詞編年箋注》在上海首發,以紀念瞿蛻園、龍榆生、鄧廣銘等前輩學人。這不禁勾起了人們對這套叢書的許多記憶。

  名家注名作

  “我是從1983年開始讀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當時導師程千帆先生給我們開出的必讀書目,很多都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叢書’。”對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程章燦來說,“叢書”中的《鮑參軍集注》《后村詞箋注》等書不僅印象深刻,而且至今還經常翻檢,“我非常佩服‘叢書’裡的箋疏作者。我最早了解錢仲聯先生的學問,就是從他箋注的《鮑參軍集》《后村詞》這些書裡。從鄧廣銘先生的《稼軒詞編年箋注》中,能讀出老先生在學問面前那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以及他那種文史結合的學術方法。”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汪賢度、曹中孚專程趕赴河北大學,約請知名學者詹?為《文心雕龍》作注。幾經修改,11年后,一部百余萬字的《文心雕龍義証》終於出版。此書博採國內外《文心雕龍》研究的重要成果,補正了此前幾種校注本的不足,成為詹?40多年研究《文心雕龍》的總結性著作,兩年后一舉獲得首屆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一等獎。

  已故蘇州大學教授錢仲聯,在學界以勤於著述而聞名。“叢書”收入了他的《鮑參軍集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劍南詩稿校注》《牧齋初學集》《牧齋有學集》《牧齋雜著》《人境廬詩草箋注》七部著作,總字數超千萬。2003年9月,96歲的錢仲聯最后一部古籍整理作品《牧齋雜著》出版。3個月后,這位畢生專注於古典文學研究的學者溘然長逝。

  程章燦認為,“叢書”之所以具有“典范”的價值,一方面是因為其所遴選的作家、作品是古代文學史上的典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書的整理者為古籍整理事業提供了一個典范。

  后學薪火傳

  前輩學者相繼離世,但“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整理出版的腳步並未停歇。

  “除了約請古典文學研究大家,我們還關注很有潛力的中青年學者。比如《詩品集注》的作者上海師范大學教授曹旭,20世紀90年代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也就40多歲,此外還有復旦大學教授蔣凡、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洪本健等一批中青年作者,正是因為他們的精益求精,這套書才能有如此的生命力。”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介紹,最近十多年來,“叢書”又出版了一批早年約定、經中青年學者數年耕耘方才完成的優秀書稿,如黃寶華整理的《山谷詩集注》、龔斌校釋的《世說新語校釋》等,出版時都稱得上對該作家作品最為深入可靠的整理本。

  在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杜甫集校注》作者謝思煒看來,如今,數字技術、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資料便利,而人文學術研究整體水平的提高帶來的新方法、新觀念,也給當代的古典文學研究提出了很多新問題。

  新的收獲顯而易見。洪本健校箋的《歐陽修詩文集》,因為參考了日本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圖書館收藏的南宋刻本,勘正了國內通行版本的不少錯訛。高克勤整理的《王荊文公詩箋注》,以更接近宋刊本原貌的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庫藏朝鮮活字本《王荊文公詩箋注》為底本,注文比國內通行版本多出近一倍。2011年,距《詩品集注》出版17年后,曹旭撰寫的《詩品集注》增訂本出版,增訂的篇幅差不多是原書的一半。曹旭說,他就像一個拾麥穗的孩子,一年一年、一點一點地將這些《詩品》研究新成果的“麥穗”積攢下來,做到顆粒歸倉。

  進行這場學術接力的,不僅有學者,還有編輯。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奚彤雲表示,如今出版“叢書”的重任已逐步交到新一代編輯手上,有前輩積累的豐富經驗,有幾代作者的支持,再加上古籍出版環境的日益改善,新一代編輯有信心傳承學術薪火,使“叢書”的出版歷久彌新。(記者 杜羽)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