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的剪紙人生:《盧溝曉月》剪紙精品被國家檔案館收藏

2016年12月16日07:5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剪紙人生

  張娟常年堅持到社區、部隊、學校、幼兒園開展剪紙藝術講座。在她心中,傳承剪紙文化已經成為一項使命。

  張娟賣掉家裡唯一住房,在豐台建成北京第一家剪紙藝術館。

  剪紙裝進可以旋轉的燈罩裡,通上電,就變成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剪紙旋轉燈”。

  天津、河北、山東、廣東,張娟收藏了眾多頗具地方特色的剪紙作品。

  一張張設計圖在張娟筆下呈現,這幾年她不斷摸索設計符合現代生活的剪紙作品。

  張娟小心翼翼地翻開相冊,三國演義、蘇三起解、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這是祖傳的戲曲人物剪紙,裡邊有400多部戲、3000余個人物,一些失傳的戲曲都可從這裡找到人物扮相。

  歷時兩年時間,張娟創作出由5個分層疊加而成的《盧溝曉月》剪紙精品,被國家檔案館收藏。

  張娟走進豐台區一條胡同裡,熟練地打開剪紙藝術館的大門。跟旁邊一大溜的餐館比起來,青磚、紅門,極具古典風格的藝術館格外醒目。

  屋子裡是剪紙的世界,四處貼著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桌子上堆放著各種和剪紙有關的材料及工具。

  幾十年如一日沉浸在折折剪剪的快樂中,張娟慢慢成了豐台頗有名氣的剪紙創意設計師。

  張娟祖籍中國剪紙之鄉河北蔚縣,提及自己與剪紙的淵源,她坦言主要還是受奶奶的影響。“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能剪、能刻、還會畫樣,街坊鄰裡常常上門尋求幫助,奶奶忙不過來了,就會讓我幫忙,逢喜事就剪花鳥,遇疾災就剪瑞獸。”張娟說,慢慢地自己也喜歡上了剪紙,逐漸從奶奶的小尾巴變成了好幫手,再變成主力軍。

  張娟出身於剪紙世家,又有著濃厚興趣,可是千萬別以為她學本事就不費吹灰之力。“那時都是老式剪刀,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又大又笨重。每天我就坐在小板凳上,夾著這個比自己手掌還大的家伙,不停地剪啊剪。”一天下來,張娟的小手酸疼,磨出了血泡,更嚴重的時候,手指頭練得抽筋。然而這些並未阻擋10歲的小女孩練習剪紙的決心,她先是有板有眼地模仿著奶奶,接著跟著媽媽系統地學習,看著那一摞摞的廢報紙從矮到高,再從高到矮……

  隨著經濟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提高,有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深深刺痛了她。“剪紙太俗氣了,現在都住樓房了,誰還貼這個呢?”在張娟看來,每一幅剪紙都是那樣的美,是象征著文化的圖騰,在別人眼裡卻“一文不值”, 自己一定要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剪紙原本的精神內涵,讓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在活動參與中感受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2002年,張娟辭去公職,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剪紙文化中去,她先是拜陳越新先生為師,深究構思、創作、剪制三大步驟,繼而挖掘剪紙的文化內涵,陸續收集整理和剪紙有關的各種材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這門有著上千年歷史積澱的藝術。

  2008年,張娟再次做出一個大膽的舉動——不顧家人反對,賣掉家裡唯一住房,在豐台建成了北京第一家剪紙藝術館。她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市民了解和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刻的內涵和精良的制作。

  孜孜不倦地努力,張娟和她的剪紙藝術真的出名了,獎項一個又一個。盧溝曉月、頤和園、蓮花池……一些北京知名景點在她的手裡躍然紙上,深受歡迎。2015年春節,張娟隨代表團前往台灣交流,幾位參觀者手拿著剪紙潸然淚下,這些作品喚起了他們對鄉土親情的無限眷戀。張娟說,接下來,她將繼續創作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作品,讓更多的人留住記憶,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責編:陳苑、李岩)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