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給6100個漢字“畫像” 隻為兒童學習不發愁

2016年12月16日08:53  來源:網上車市
 
原標題:老人給6100個漢字“畫像” 隻為兒童學習不發愁

余五和展示“漁”字的畫像。 記者張全錄 攝

東漢許慎著作《說文解字》,總結了9000多個漢字的造字方式及演化歷程。而今,武漢有一位爹爹,退休后,“宅”家十年不出門,為6100多個常用漢字逐一“畫像”。將每個漢字“童年”的模樣及慢慢長大的樣子展現出來,讓人瞬間便明白這個漢字為什麼這麼寫,它本意是什麼。

給6100多個漢字逐一“畫像”

昨天,余五和帶著他耗時十年創作的成果走進武漢晚報,講述他為6100多個漢字“畫像”的依據。

“造字之初,字還是很像他所表達的事物。要是把字的‘童年’,用畫的方式展示出來,對它的理解便一目了然了。”帶著“字畫同源”的思路,2006年,余五和從長動公司退休后,就開始了創作。

在余五和編訂的冊子裡,他用一頁A4紙的篇幅,講述一個漢字,這裡有這個漢字甲骨文、金文、篆書等早期書寫的多種形態。若僅僅這些,也沒什麼特色,余五和的特色在每一頁的左下角,這裡都配有一幅畫。如“監”字,本意對著水盆看。鏡子發明前,古人邊用水盆照臉,邊梳洗打扮。而這個字造字之初,它的形象便是畫了一個人,俯身對著一個水盆盯著看。就是用這種方式,余五和用了10年時間,為6100多個常用字,畫了“像”。

為方便孩子學漢字“宅”家十年

余五和年輕時是武漢長動公司的宣傳員,后來因為公司效益不好,余五和開始用業余時間從事家教,賺點錢補貼家用。他說,那個時候,他發現,教小學生學習漢字,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孩子們發現不了漢字的趣味性和藝術美,靠死記記住每個字的寫法枯燥無味。意志力差的孩子,一聽說要學漢字,就委屈地哭。

余五和想,漢字雖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讓一個孩子去體會到漢字的美,並不容易。他開始試著講述每個漢字的故事,來提高孩子的興趣。這個過程中,余五和發現,其實每個漢字,今天之所以這樣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演化歷程,而若想最形象生動地理解這個字的本意,就應該去看這個漢字童年時的樣子,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書時代,這個字的樣子。

2006年,退休后的余五和閉門謝客,開始專心為漢字畫像。余五和說,他目前正在完善這個創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結集成冊,出版發行,更希望能走進課堂,為提高孩子們的漢字學習興趣起到一點作用。(張全錄)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