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長城》評論兩極化 寬容看待電影“走出去”的嘗試

2016年12月20日08:1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寬容看待電影“走出去”的嘗試

【文化評析】

從電影《英雄》開始,每逢張藝謀推出新片,都會得到評論界兩極分化的評價。這次的《長城》也不例外,甚至更為明顯。

《長城》的故事簡單明了,講的是來自東西方的英雄聚在長城上,從互相猜忌到齊心協力打怪獸饕餮的故事。影片所傳遞的是關於信任與犧牲的價值觀,符合好萊塢商業影片所秉持的理念——依托人類的基本情感,配以恢宏的大場面,具有震撼性的視聽效果,獨特而又不構成文化接受障礙的地域特色,打造可以被類型化的、超越具體文化的影片。這樣的影片所遵循的是文化工業的邏輯,而非藝術創作的邏輯。

從無可比擬的中國符號長城,脫胎於《山海經》中的怪獸饕餮,到舞美、化妝等外部形式,影片《長城》把充滿象征意義的民族符號用到了極致。其密集程度超出了一些評論家的預期,這也是影片頗受詬病的原因之一:他們認為《長城》所輸出的不是中國文化,而是中國的文化符號。

公平地說,影片的內核——信任與犧牲的價值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能找到對應的。孔子所說的“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講的就是互相信任才能共渡難關的道理,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也一直為中國人所推崇。這是《長城》在儒家文化中尋到的立足點。張藝謀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拍這部電影,一是學習好萊塢“完成一個工業體系上的標准大片”的經驗,二是“有點兒創造中國英雄,展示中國文化的私心”。從整個電影的完成程度來說,這兩個努力基本達成,《長城》3天4.66億元的票房印証了這一點。

無論是《紅高粱》,還是《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挂》,張藝謀的電影一直在努力向世界觀眾展示中國文化,這樣的視野是進入全球市場競爭階段的中國電影所需要的。即便是這幾部藝術與商業俱佳的影片,也時常有評論認為他“展示了民族的丑陋面”。批評或者說口水,總是來得很容易。當批評張藝謀成為一種“文化正確”,這樣的批評有時候只是為了表明姿態。

中國元素,在近幾十年的外國影片中時有出現。但在很多影片中,穿個旗袍、留個辮子、用個筷子就代表了中國,不免讓人看得尷尬症發作。而中國對西方世界成功的文化輸出,曾長期由香港功夫片、警匪片來擔當,這遠非中國文化中最精彩、優秀的部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長城》將通過好萊塢環球影業的發行網絡在世界范圍上映,將史無前例地走進5000家海外電影院。這是中國導演自己拍攝的好萊塢A級制作,向全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前提,是我們得有文化自信,以國際化的敘事傳遞獨特的價值關懷。更基本的,則是用寬容的態度,看待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各種嘗試。(張焱)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