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1936中華書局
《辭海·未定稿》(1965年版)
辭海1979縮印本及三卷本
《辭海》(1989年版)
辭海1999普及本三卷
《辭海》(2009年版典藏本)
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80歲”了!昨天,上海舉辦了《大辭海》出版暨《辭海》出版80周年座談會,88歲高齡的《辭海》元老、第七版《辭海》常務副主編巢峰感慨:“《辭海》‘80歲’ 了,這對於辭海人來說,是十分自豪、很有意義的大事。”
1936年,第一版《辭海》在上海出版。此后,經歷多次修訂,目前已出至第六版。第七版《辭海》編纂出版工作業已於去年正式啟動。修訂版《辭海》累計發行量超過630萬套,各分冊累計發行量高達2000萬冊。在《辭海》基礎上編纂的《大辭海》也於去年底出齊全部38卷5000余萬字,填補了我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的空白。
《辭海》被稱為“無聲的老師”
《辭海》 是我國唯一以字帶詞,集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主要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辭書。1915年,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陸費逵動議編纂。從編纂第三版起,《辭海》十年一修,且都在“大慶之年”,被譽為“歷史和時代的檔案館、大事記和裡程碑”。
“對不對,查《辭海》。”這是《辭海》 出版至今獲得的讀者口碑。也有人把《辭海》稱作中國的一位“無聲的老師”,一座“無牆的大學”。
當年,不光是學界,很多普通讀者也競相購買《辭海》,並以擁有這樣一部大型工具書為榮。1979年,第三版《辭海》面市,首印300多萬冊,仍然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巢峰回憶,當時一般人的工資是36元,而《辭海》縮印本定價是22.20元。蜂擁而來的讀者擠爆了上海工具書店,為此,書店甚至出台了新婚夫婦憑結婚証購買《辭海》 的“土政策”。那套綠色封面的精裝《辭海》留在一代人的記憶裡。
《辭海》十年一修緊跟時代
歷次《辭海》的修訂與編纂,都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絲不苟,字斟句酌”的“辭海精神”精修細編。
巢峰說,“十年一修”是在1981年1月28日那次《辭海》主編擴大會議上定下的。在他印象中,十年是大家公認的合適時間間隔,“任何知識創新,都是在知識守成與變異的矛盾中展開的,都是在知識體系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實現的。《辭海》每十年就新修一遍,有所保留,有所增刪,有所修訂,就是這種守成與變異的綜合體現。”
《大辭海》近現代史分科主編熊月之參與了近30年來《辭海》的條目修訂,他說,“以知識體系相對穩定的中國近代史來說,最近30多年,無論是具體史料的披露、研究領域的拓展、研究話語的更替,還是研究體系的變化,都是相當廣泛而深刻的。每過十年就對這些變化梳理一遍,不光對相關學者與社會大眾來說,提供了可靠的參考知識,對於從事《辭海》條目修訂的學者來說,每修訂一遍,也都是對學界動態一次新的了解、梳理與研究。”
第七版《辭海》編纂正式啟動
去年,《辭海》第七版編纂工作正式啟動,辭海編委會新增了14位副主編、81位分科主編,他們多為國內學科帶頭人。
據悉,將於2019年出版的第七版《辭海》,總體篇幅與第六版大體相當,計劃收單字約1.8萬個,條目約12.7萬條,彩圖1.8萬幅,總字數約2000萬字。
第七版《辭海》定位於“守正出新”,“守正”是指《辭海》 嚴格遵循辭書編纂規律,確保編纂質量。“出新”是指《辭海》緊跟時代步伐,吸收最新知識成果和最新發現,用富於時代氣息的語言形式和技術手段大膽創新。
在百科學科框架方面,第七版《辭海》將計劃新增能源科學、材料科學、交通運輸等學科﹔在選目方法方面,實行在數據庫基礎上的分科主編負責制﹔ 在編纂方式方面,實行傳統編纂和數字化平台相結合的方式。
辭海編纂處主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介紹,在產品形態方面,第七版《辭海》將分為紙質版與非紙質版,《辭海》《大辭海》的數字化開發也在同時建設中。在線數據庫、手機版、電子版、網絡版等數字化產品將在互聯網時代進一步擴大“辭海”品牌的影響力與使用率。
《辭海》《大辭海》全面完成數字化
據悉,《辭海》第一版到第六版內容已全面完成數字化轉化,數據庫已建設完成。《大辭海》數據庫已建成,將推出內部測試版。讀者隻要登錄大辭海在線數據庫網站(www.dacihai.com.cn),輸入賬號密碼,就能在首頁導航中按照“語詞”“哲社”“史地”“文藝”“科技”等科目分類搜索。在搜索區還可輸入關鍵詞,找到所需的詞條詞目的相關解釋和鏈接。讀者隻需用手機,就能在《大辭海》 的浩瀚平台上找到所需的知識內容。
秦志華披露:“我們還將推出《辭海》《大辭海》數字出版雲平台。支持在線瀏覽查閱、在線編撰,利用大眾智慧完善《辭海》 修編。”雲平台的搭建,將提供更加權威的詞條解釋,人們查閱資料不必隻依賴百度等搜索引擎。《辭海》《大辭海》 的詞條內容或許在數量或更新速度上不及網絡搜索引擎,但對每個詞條的修訂把關將更准確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