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絢麗多彩的大報恩塔下敲鐘,成為南京民眾“敲年鐘”的新選擇。 泱波 攝
制作秦淮花燈不僅孩子喜歡,大人也興趣盎然。 泱波 攝
描年畫、做花燈、撞年鐘、拓福字……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豐富多彩、年味盎然的傳統年俗成了南京民眾青睞的跨年新樂趣,受到熱捧。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內,精心准備的各類年俗活動,迎來人潮洶涌。
盡管是今年首度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內開設“秦淮荷花燈”制作課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燈彩的傳承人趙忠義沒想到,從昨天起,他的教學課一天內三場,場場爆滿,迎來數百名熱情的“大小粉絲”。
“荷花燈屬於河燈的一種,也叫‘和’燈或‘合’燈,是南京民間燈彩藝術的傳承,也是過年期間大人孩子們最喜歡的祈福活動之一。”趙忠義告訴記者,制作傳統荷花燈工藝非常復雜,但當天來參加活動的兒童和家長,都非常仔細地邊聽邊做,令自己非常感動,“說明傳統中國藝術在年輕一代中,還是有市場,受歡迎的。”
制作完的荷花燈,還可以拎著到公園內的水邊“放燈”,在跨年夜的當晚,點點荷花燈和張張笑臉也成為一道最美的風景。
除此之外,用金陵刻經處最傳統的“福字印”拓一張金色和墨色的紅底福字,成為新年“討福氣”的好彩頭﹔印描年畫,讓孩子們為傳統年畫填上自己喜愛的顏色,也可以給家中帶去“獨家自制”的新年氣氛。
新年撞鐘,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新年聽鐘聲活動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辭舊迎新盛會,包含著洗心、感恩、祈願的美好寓意。
跨年夜當晚,南京各處寺廟都是“鐘聲陣陣”。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內,特別以絢麗的大報恩塔為背景,共有3000多名游客一同倒數跨年。而敲鐘祈福也另有設計,共敲鐘108下,每次祈福敲3下鐘,代表著人們希望在新年裡祈禱的“福、祿、壽”。
一位參加當天活動的南京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特意帶孩子來這裡感受傳統的年俗活動。孩子很喜歡,特別是做花燈和畫年畫,感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這樣過新年‘中國味’濃一點,很好。”
(記者 申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