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的番外篇《俠盜一號》拉動了新年來的第一個票房高潮,在當今的中國電影市場,這個成績雖然說不上有多麼了不起,但是從一部40年歷史的系列影片來看,在已經經過了兩三代人之后,仍然有如此的票房號召力,足以說明這個電影的成功。
對於今天的影迷來講,可能有點不容易理解,當年的那個電影為什麼會那麼火。尤其是非科幻類的影迷,如果去看《星球大戰》正傳的第一部,也就是奠定了這個系列在電影史上空前絕后地位的《星球大戰——新希望》,會發現,電影的故事相當粗糙,無非是一個游俠拯救落難公主的老套故事,其中的不少橋段甚至還有bug(硬傷)﹔演員上,當年的哈裡森·福特雖然年輕帥氣,但是表演上還是有70年代的那種普通商業電影的模式化,而萊婭公主雖然清秀嬌憨,但是在同時代女明星中,顯然從顏值和名氣上,都不見得如何。可是這個電影就是火了,而且一火40年。
以作品的影響力,帶動影迷對作品的追捧,尤其是對明星的追捧,是商業電影的基本模式,影迷在追捧明星的同時,就形成了消費明星的商業架構。關於明星效應的商業開發,我們不用遠溯好萊塢,直接數一下內地明星投資參股的排行就明白了。一般談到電影的商業文化價值的時候,還會談到的是衍生品,《星球大戰》正是一個衍生品開發非常成果的范例,現在北京新建的影院門口,已經很少有不擺星戰裡面帝國“白甲兵”模型的了。
但是在分析商業電影文化的時候,人們往往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了卻沒有仔細琢磨,比起這些明星消費和衍生品文化來說,其真正的文化影響力是對觀眾思想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相比於美式商業電影的主動自覺、整齊劃一,當前的中國電影顯然還是搖搖晃晃,很有點搞不清方向的樣子,好多導演編劇們還在商業電影中糾結其“藝術理想”的喪失,卻沒有意識到,作為電影市場主流的商業電影,在支撐起市場運行的經濟主血脈的同時,還有支撐社會主流文化的天然義務。
在商業操作中,僅僅有意識,有概念還不行,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方法上。《星球大戰》在完成它的文化傳遞方面,至少是有這樣幾個清晰的步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價值體系。
美式的主流價值觀和宗教精神,這一點上,很多美國大片都有,他們與西方社會的總體宣傳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對比他們的堅定,這幾年一些國產片的三觀是很可以討論一下的。
二、技術突破。
《星球大戰》最吸引科幻影迷的,就是它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太空景象,尤其是其中的戰斗部分,既有大場景的壯麗,又有細節的精准逼真,這種純視覺效果的創新,是幾乎所有的美式科幻大片成功的不二法寶。遠一點的,如與星戰系列並駕齊驅的《星際迷航》,近一點的,有《阿凡達》和《變形金剛》等。這種創新是由電影拍攝制作技術的發展而推動的。而對於純技術層面的東西,似乎中國電影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大多數人的理解中,似乎技術只是手段,而投入金錢就會有技術,所以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看到在國產片的制作名單裡,出現國外公司和人員的名字。其實,在美式電影文化尤其是科幻電影中,技術或者高端一點稱之為科技,就是其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科技實力是美國傲視群雄的基礎,所以科技氛圍是美國主流文化努力塑造的目標之一。雖然近年來更流行的是玄幻,雖然美國的科幻電影大多數也不過是軟科幻甚至是偽科學,可是其總體上對觀眾的科學思維和科學興趣的灌輸和引導,還是比我們要強很多。這同時就體現在電影界對技術進步的追求上面。電影之所以被稱為工業,就是因為它是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出來的,而不像傳統藝術,一個人搞搞就完成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制作,這與我國的總體科技實力其實是不相稱的。以前在討論相關問題的時候,電影界主要的理由往往是沒錢,可是在同樣的環境下,我們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用美國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成本,已經創造出了很多東西。對比下來,隻能說,電影人的思維還是太狹窄了,或者說,很多人更願意去做那些看起來風光的東西,而少有人能像盧卡斯、卡梅隆一樣,認認真真地去搞技術,難道在電影領域裡,科技就不是第一生產力了嗎?
三、給予希望。
《星球大戰》正傳的第一部,被命名為“新希望”,這個名字非常貼切地點了科幻電影的題。美式科幻電影名作裡面,軟科幻作品居多,最賺錢的差不多都是軟科幻。這些軟科幻大多數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警示和反思意味的災難片,如《2016》,一類是用科學外衣講神奇故事的獵奇片,如《星球大戰》。但是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事實,就是不論是哪一種電影,最終都是要給予觀眾希望。科幻電影大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想象,而對於人類來說,勇敢地走向不可知未來感情基礎就是有“希望”。這是科幻電影拉住觀眾最重要的武器。《俠盜一號》的結尾,男女主人公面對著洶涌而來的毀滅之火,卻平靜而安詳地微笑相擁,而觀眾也能非常切身地體會到這種情感,就是因為他們用自己的犧牲將火種已經傳遞給了后人。
30年前,剛剛接觸到《星球大戰》的時候,就在期待著中國自己的科幻大制作,如今,飛船上天蛟龍入海,這個“希望”,該快了吧?
(郁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