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一季目前正式制作完成。央視紀錄頻道將於大年初一起每晚20:00, 播出紀錄片中兼顧中國東、西、南、北、中地域特點的4集,包括海南篇、陝西篇、新疆篇、黑龍江篇。
總導演余樂介紹,《航拍中國》全系列共34集,每集50分鐘,分五季制作播出,每年推出一季,每季6至7集。“中國幅員遼闊,為了突出地域分布、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在內容和畫面上的差異性,我們將全國省級行政區劃分為東、西、南、北、中5個單元,每季分別從這5個單元中挑選出至少一個行政區進行拍攝。第一季共6集,選取了上海、新疆、黑龍江、江西、陝西、海南六地作為拍攝對象。”全部拍攝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裡,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
余樂介紹《航拍中國》有三大亮點:第一是“角度新”,將賦予觀眾一雙鳥兒的眼睛,首次大規模、全方位地俯瞰雲下的中國,“不管熟悉還是陌生,都會找到興趣點和共鳴點。那些熟悉的地方,比如你出生、長大、生活了幾十年的城市,你可能從未在空中看到過它的樣子。”第二是“技術新”,採用國際最先進的航拍和攝影設備,所有影像都將達到超高清晰度(4K)的標准。“這一技術雖已普遍用於拍攝,但像我們這麼大規模使用還是第一次。載人直升機和無人航拍器兩種飛行設備相結合的方式,將實現我們所有天馬行空的創意。”第三是“風格新”,全片以空中飛行線路為線索,帶有一種旅行的氣質。“50分鐘帶你游覽一個省,他們覺得以后要想去一個省玩,或者去哪個地方玩,願意再看看這個片子,我們從剪輯師到導演到調色師包括做字幕的,都會記下來這個地方特別好玩。”
余樂說,“很多人以為航拍就是宏觀敘事,是空鏡頭,但我們更注重挖掘細節與趣味。比如,關於陝西,有個成語叫涇渭分明。夏天時,我們去拍攝,回來一看素材就傻了——涇河、渭河界限一點都不分明,而且很渾濁。后來我們做了調研,才發現涇河是從西北過來的,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到了秋季,泥沙少了,冬天,水中含沙量會迅速減少,變得清澈了。於是,我們11月再去拍,果然涇渭分明了。”
不僅如此,《航拍中國》陝西篇還意外實現了大熊貓想要拍彩照的願望。余樂介紹,航拍時,無人機的鏡頭意外捕捉到了全世界唯一一隻幸存的棕色大熊貓。“那個熊貓太可愛了,一扭一扭的。可能是基因的變化,變成棕色的。”用航拍拍動物特別難,“在飛機飛行的狀態下找動物本身就很困難,更何況多數的野生動物怕噪音。所以,一般都用無人機拍攝。”如果你看這部紀錄片可能會發現,動物很多是背部沖著鏡頭,對此余樂也很無奈,“我們拍了天鵝、金絲猴、鹿……看到動物隻要(無人機)稍微靠近一點,它們就把屁股對著你,害怕。然后看你一眼,轉身就跑了,因為聲音確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