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國詩詞大會》:活化經典 滋養詩意人生

2017年02月16日08:00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活化經典 滋養詩意人生——我也說說《中國詩詞大會》

春節期間,很多朋友都在談論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借此契機,詩詞文化再一次引起了全社會的極大關注。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先生說:“《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個窗口,讓人們看到了美好的詩詞世界﹔是一座橋梁,架起了人們與中國文化的情感聯系﹔是一支火把,點燃了人們心中對詩詞的熱愛之情。”翟先生的話,引起我頗多共鳴。《中國詩詞大會》開得確實很紅火,這個節目所喚起的文化共鳴,也是熱烈而真摯的。

前兩天,一家媒體的記者也就詩詞大會的話題來採訪我,出的題目是詩詞大會熱播的深層原因以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何現代傳播和繼承。我說首先想到白居易和杜甫的兩句詩,一個是“野火燒不盡”,一個是“當春乃發生”。一方面緣於中華傳統美學精神所具有的天然魅力,詩詞把漢語的聲韻美、形式美推向了極致,是漢語言中最美麗的藝術花朵,文脈綿長,福澤深遠。另一方面,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態為詩詞的傳承發展提供了一個春意融融的宏闊時代背景,也為這樣一檔似乎比較冷門的節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

當然,選手們的參與熱情和深厚學養,主持人的精彩表現,編導的巧妙編排和創新努力,點評老師們的妙語連珠,再加上觀眾的熱情支持等諸多積極因素所形成的合力,更是節目熱播所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前兩年,河北電視台、甘肅電視台等地方台也做過幾檔以詩詞為主題的節目,效果也都不錯。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等類似節目,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和繼承,提供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實操樣本。

選手也好,觀眾也好,相信通過節目所自我積累的美學感悟和古典學養,將更有益於他們今后豐富的人生歷練和生活積澱,從而創造更加優美的詩意人生。《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九場的選手、40歲的河北農民白茹雲就很令人贊賞,她說自己從詩詞中“體會到了人生的喜怒哀樂”“輸也好,贏也好,隻要我走過就好”。白茹雲的人生故事在節目播放時讓許多觀眾感動。作為帶瘤生存的癌症患者,她自信地站在詩詞大會的現場,笑言“每個人都要經歷一些波折”。這種朴實樂觀而又堅韌執著的人生態度,不正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真實寫照嗎?來自撫順的選手王軼隆知道自己的母親在節目比賽期間要進行手術,毅然決定放棄錄制回家陪伴。這份質朴而溫暖、堅決而堅定的孝心,不正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現代回聲嗎?

上海女孩武亦姝在詩詞大會的精彩表現,引起了我們對傳統詩詞教育的深入思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她所就讀的復旦附中一直堅持把背誦古詩文融入日常教學,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重視古詩文教育的學習環境和人文氛圍。該校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老師說,有的家長曾經質疑,高考隻佔6分的古詩文默寫,為何讓學生花那麼多時間來背誦?其實正是某些人心中的這種“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產出、最高的分數”的功利思想,才讓中小學語文教育劍走偏鋒,甚至墮入應試教育思維下的分數誤區。

據報道,武亦姝堅持背誦古詩詞,並不是單純為了幾個分數,而純粹是出於內心深處的熱愛和享受。看來詩教還是應該要靜下心來,喚醒學生們內心深處的情懷和感動,讓大家一起共同體味詩詞之美和經典之醇。如果僅僅看武亦姝通過詩詞大會圈了多少粉兒,朋友圈裡加了多少迷哥迷妹,那就只是“鑼鼓喧天,彩旗飄揚”的娛樂心理在作怪了。

《詩大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郭沫若先生在1920年1月18日致宗白華先生的一封信中也說:“隻要是我們心中的詩意詩境底純真的表現,命泉中流出來的Strain(感應力),心琴上彈出來的Melody(旋律),生底顫動,靈底喊叫,那便是真詩,好詩,更是我們人類底歡樂底源泉,陶醉的美釀,慰安的天國。”這裡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以及“生底顫動,靈底喊叫”,其實說到底也就是“盡情”二字而已。詩詞最好的打開程序,不都是飛花令這樣競技和游戲色彩濃郁的電視場景﹔詩人也不都是白衣飄飄、峨冠博帶、對酒高歌、對花洒淚的奇特形象。一位點評老師在詩詞大會上提到“人生有味是清歡”和“此心安處是吾鄉”,其實體味詩詞之美,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詩詞的浸潤,保有和修持一顆晶瑩的詩心。

當年梅蘭芳和孟小冬表演的京劇《游龍戲鳳》非常轟動。其中孟小冬演的正德皇帝初次見到梅蘭芳演的李鳳姐之后,他們之間有一個交流。梅蘭芳說:“你不能這麼用語言來冒犯我吧?”孟小冬說:“我過來見你,不是我存心要冒犯你,因為什麼呀?是因為你頭上戴了一朵海棠花,風流就在那朵海棠花上,是這朵花吸引了我。”同樣,一顆美麗的詩心就像這朵海棠花一樣,能夠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和鮮明,更加新鮮和亮麗。另外我還想起了唐代詩人裴迪的一首《華子岡》:“日落鬆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我覺得詩心就像裴迪筆下的華子岡一樣,是一個令人陶醉的美好所在,雲光澹然,山色幽微,鬆風盈耳,丘壑在胸。

詩詞的獨特美學特色和藝術品質,決定了它所獨具的審美效應和美育功能。《中國詩詞大會》的節目重心不是看誰背誦詩詞的數量多寡,不是看誰抖幾個小機靈、玩幾個小熱鬧,也不是為了給詩詞界炒作出幾個“快男超女”,而是讓更多的觀眾和選手共同重溫那些古典詩心的深情躍動和激情洶涌,讓大家分享他們的襟抱、情懷和本真,讓大家的心靈世界變得更加清澈。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在傳統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畫下了一筆彩虹般璀璨的絢麗亮色。如果這個節目在背誦詩詞之外,再增加一些創作環節,增加一些鑒賞內容,可能會辦得更加豐富和厚重。死記硬背,就會把傳統文化變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活傳統文化的現代魅力。感心動情,活化經典,滋養詩意人生。中國詩詞大會像一枝報春花,向我們報告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美麗春光。相信明天的風景一定會更加遼闊和美好。

高 昌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