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一年賣45萬冊:讀者直奔國學原著驚了專家

2017年02月17日07:1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讀者直奔國學原著,驚了專家

昨天,中華書局給出一組令人歡欣鼓舞的數字:一本《論語譯注(簡體字本)》(楊伯峻譯注)去年一年賣了33.8萬冊,如果加上繁體字本等各種版本,該書總銷量達45萬冊,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火爆,《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在網上書店和實體書店的銷量也在攀升,樂壞了出版社。

數字

《論語譯注》一年銷售翻番

中華書局市場部主任李忠良面對這組數字,都有些吃驚。2006年,中華書局根據讀者需求推出《論語譯注(簡體字本)》(楊伯峻譯注),當年賣出6000冊,時至2015年銷售15.6萬冊,而2016年比2015年的銷售又翻了一番。

依舊是來自中華書局的數據,其旗下基礎圖書分社出版的“中華經典藏書”叢書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佔分社所出圖書比例連續三年增長,分別為52%、60%和65%。

此外,據記者調查了解,國學經典已成書店熱門。中關村圖書大廈有一個銷售數字,《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半年來銷量1500本,遠高於往年。京東圖書的銷售數據也証實了這一點,《論語譯注》位於社科圖書暢銷榜第12位,高於不少熱門圖書。而《詩經》《山海經》同樣在暢銷榜上爭得不錯位次。

高端的專業國學經典熱銷,連專業出版人也大呼意外。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田鬆青三年多前開始策劃國學典藏系列叢書,“我看到網上有一些讀者反映,希望讀到古人對經典的注釋和評說,讀更原汁原味的古籍。”2013年左右,上海古籍出版社嘗試推出了包括《論語》《詩經》《周易》等在內的首批圖書,反響不錯。此后逐年加大規模,如今已推出包括《牡丹亭》《桃花扇》《近思錄》等在內的60余種。這些過去擺在學者案頭的讀物,沒有今人今譯,竟幾乎每種書都會重印,“每年每種書首印量在4000至5000冊,但一年之內都會重版。”田鬆青透露,如果在過去,這類學術高端讀物頂多印一兩千冊。

變化

讀者不滿足讀解構過的經典

讀者對講解類、普及類的國學讀物不再滿足,而更願意隻身深入到國學經典的腹地“探險”。

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遙想起2007年前后,曾出現一輪國學熱,於丹、馬未都、王立群、閻崇年登上《百家講壇》,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講解傳統文化,“但我們發現經典讀物銷量並未發生變化,反倒是《百家講壇》之類的書暢銷。時隔十年之后,情況有了根本不同。”他認為,現在的讀者開始真正關注經典,而不是追求張三說什麼,李四說什麼,這一輪國學熱更扎實、深刻,更貼近中華文化的本源。田鬆青也認為,這說明有些讀者不再願意一直看被人家解構過的經典,不願意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

在知乎上,網友們針對《山海經》版本進行的討論很熱鬧。一位網友說,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國學典藏版《山海經》盡管是簡體橫排,但帶有全部的古注和郝懿行箋疏,是其他版本所不具備的。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謝琰也注意到,關於國學經典的網上學習,十多年前,不外乎在百度、谷歌搜搜,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喜歡上知乎進行討論,“大家對傳統文化專業性的追求越來越高,希望獲得一些更地道的知識。”

面對大家對經典的熱鬧閱讀,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石很開心,“這說明傳統文化在重新回歸,這是好事。”不過他也提醒,所謂原典,永遠是少數人在看,古典文學教授把《論語》和《孟子》一字不落全看完的也沒幾個,“作為普通大眾,我並不提倡讀原典,對他們而言,讀有今人注釋的文言文更現實。”

建議

讀國學經典要講究等級次第

事實上,在書店隨機進行的採訪中也發現,讀者對國學經典閱讀有濃厚興趣,但困惑真的是不少。

在北京圖書大廈,讀者李安明一直在翻看《周易入門》《易經雜說》,十分投入。好不容易等他抬起頭來,他拋下一句話,“《周易》是最高明的學問,其他的書算不得什麼。”不過,他也坦言,雖說看過不少解讀《周易》的讀物,但至今這本書對他而言還是“謎”。

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記者碰到正在翻看《韓非子》的耿飛,90后的他是位IT工程師。前一段時間,耿飛偶然讀到《墨子》,一下子被國學經典吸引了,想研究得再深入些。不過他實話實說,傳統國學涉及很多哲學類說法,覺得很燒腦,而且文言文看起來太費勁,不斷翻《古代漢語詞典》,還是覺得吃力。

自由撰稿人李天飛熱愛古籍,眼見身邊人讀國學經典的同道人多起來,但也遇到不少“奇葩”,不少人要麼讀成了小文青,要麼讀成了老古董。“他們喜歡納蘭性德就拼命看,別的一概不看﹔喜歡《周易》就一頭扎進去,別的一律看不起。”

面對如此種種,謝琰就像個老先生,不失時機地給出建議,“讀國學經典,不能亂讀一氣,最好不要一味追熱點,要講究由主到次的順序。聶石樵先生就跟學生說過,要讀正經正史。”他說,作為比較專業的讀者,讀國學經典要有等級、次第,否則容易走偏。

謝老師閱讀方案

若對國學沒有太多了解,第一步肯定是讀《論語》。經史子集,經部以《論語》為中心,《論語》讀過了,再嘗試讀《孟子》《詩經》等,而不是一上來就讀《周易》。而讀史部書,肯定《史記》《資治通鑒》是根本,不能上來就讀野史、亂七八糟的東西。讀子部呢,讀過《韓非子》《老子》《庄子》,然后再去讀《淮南子》《呂氏春秋》。集部也是如此,最重要的先讀《楚辭》,讀杜甫。

如果從人物的角度進入經典,同樣講究等級。按照王國維的說法,屈原、陶淵明、杜甫、蘇東坡才是頂級大詩人。建議讀完杜甫再讀李白、李商隱,讀完蘇東坡,再讀讀歐陽修、黃庭堅,以這樣的順序閱讀,對自己進入國學經典世界會有更多幫助。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則——無論讀什麼書,盡量將閱讀面鋪開為好,反正不能越讀越窄。就像一個中學男生隻讀《紅樓夢》會變得太敏感、太多愁善感,隻讀《水滸傳》會變得殺氣騰騰。中國古人講究各種氣要調和,人生境界才會高,如果隻讀一類書,只是在重復自己的知識興趣,局限自己的性格思想,不能完善自己。所以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書,但又是經典之作,更要有選擇地讀。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謝琰

路艷霞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