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池:三十年磨一板寸老手藝 毫發間見真章

2017年02月17日07:3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劉清池:毫發間見真章

開欄的話

在這個什麼都講求“速度”的時代,有這樣一批匠人,他們一輩子隻追求把一件事兒做到極致,堅守和傳承著技藝。“匠人精神”,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接,成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中的一個絕佳注解。今日起,我們開設《匠人·匠心》專欄,尋找北京的匠人,尋找不忘初衷的“匠心”,記述他們如何在喧囂中堅守,探尋我們身邊的匠人精神。

沒有動感的音樂,沒有暖香的氣味,也沒有殷勤的寒暄和熱情的推銷,在地安門東大街,一家名叫金板寸的理發店和市面上絕大多數理發店都不一樣:在這兒沒有焗油燙頭,剃頭師傅隻理板寸這一種發型。

“隻用一把推子一把梳子,我們耍的是老北京的剃頭老手藝!”這家店的經理劉清池干了三十多年的剃頭匠,每一根頭發絲兒的起伏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板寸不簡單,說道多著呢”

在屋裡踱著步,劉清池的耳朵是豎著的,他在聽徒弟們給顧客理發的聲音。“聽這‘噌噌’聲,就跟割麥子似的,多好聽吶!”他抿了口茶,露出滿意的笑容,“這節奏和力度,一聽聲兒就知道梳子平、推子穩!”

打小生活在地安門,劉清池是個地道的老北京,從爺爺輩開始,劉家就在地安門這一帶給人理發了。在當時,地安門的街頭巷角有很多家剃頭攤子,不用吆喝,“嗡”的喚頭(剃頭匠用於招引顧客的一種響器)聲一響,那就是剃頭匠來了。

15歲那年,劉清池第一次拿起推子。

為了能拿穩,他三伏天手臂上吊塊磚頭,一站就是大半天,雖然大汗淋漓,但是握在手裡的推子不滑也不抖。

為了學手藝,他去剃頭師傅的攤子串門,學會了傳統剃頭“十六技”的招式,掏耳、刮臉等老北京剃頭匠的手藝也熟稔於心。

三十年前,劉清池在地安門開了“金板寸”,為了雕琢技藝,他還跑到別家店裡理板寸,目不轉睛地盯著面前的鏡子,把理發師傅每一個動作都牢牢地記在心底。回到店裡,劉清池經常苦思冥想,什麼樣的人理什麼樣的“板寸”好看?多少夜晚,他愣著發呆,腦海裡浮現出各種發型,“就像看幻燈片。”

經過多年鑽研,他成了業內公認的“板寸王”,慕名而來的客人認准了他的手藝,寧願等上一兩個小時也要讓劉清池設計個符合自己的板寸。“我就是喜歡板寸。”劉清池說,板寸是最誠實的發型,少推一個包,多推一個坑,沒法藏拙,講究的是毫厘之間的功夫,靠這“一招鮮”就能打天下,別家店想模仿也學不來。

“板寸不簡單,不只是把頭發剪短,說道多著呢!”劉清池說,“臉型或者棱角分明或者比較圓,這寸頭也得處理成直角或者弧形,頭發和臉型要對稱。”店裡擺著很多老顧客的照片,陳凱歌、陳寶國、楊利偉、林永健等名人都頂著劉清池設計的寸頭。

“得尊重客人,不能壞了規矩”

京城難覓的剃頭老手藝,到底有什麼講究?劉清池演示起金板寸的獨門秘訣。

“握推空,下推准,握梳懸,下梳穩。”這是剃板寸的四句箴言,剃出了型后,再用手在頭上“按摩”。“這招叫 ‘推拿放睡’,別的地兒見不著。”劉清池說,順著發根揉按,之后再接著理發,這樣理出的板寸不會變形。在“神六”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出征前,就是劉清池給理的發,他們走出著陸艙的那一刻,劉清池最先留意的就是航天英雄的發型,果然一點兒都沒有變。

也就十分鐘時間,一個精神的寸頭剪好了,但很多客人都不知道,這剃頭的老規矩有不少講究。理發時,要從客人的右邊開始,這叫“順茬”﹔不能在客人面前理,最多隻能在側面四十五度動推子,坐著理發或者從客人面前穿行更是大忌。在金板寸,剃頭師傅不能用手掰客人的頭,哪怕客人睡著了歪著頭,也得照樣“歪著理”,這對技術的要求相當之高。

“為您服務,得尊重客人,不能壞了規矩。”每年“二月二”,家長抱著要剃胎發的小孩來到店裡,排隊能排成一大溜兒,“小孩的頭皮多薄,沒有過硬的技術誰敢下剃刀?”他語氣裡滿是驕傲。

“想學手藝,先學做人”

劉清池是個嚴格的師傅,遵循著最傳統的傳幫帶。“想學手藝,先學做人。”他說,板寸沒有三年上不了手,五年才能站在客人面前理發,這可比不上美發店培訓三個月就能上崗。

“學剃頭手藝是門苦活兒,得耐得住寂寞。”劉清池說,正因此,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以往手藝隻傳家裡人,劉清池打破門第界限,但來學的十個人也就一兩個人能留下來,就連劉清池的兒子也不願意學這門手藝。

在金板寸,理發的費用一直維持在幾十元,利很薄,這三十多年來,劉清池和徒弟們還經常給環衛工人、殘疾軍人、孤寡老人等群眾免費理發。他經常和徒弟這麼說:“這對咱們來說是舉手之勞,我們練了手藝也幫助他人,這就是積德!”

這幾年,劉清池經常受到各地電視台的邀請,他就帶著徒弟們上電視,現場表演起如何理板寸。劉清池說,板寸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一種時尚,如果更多的年輕人對板寸的文化感興趣,老手藝的傳承就有了基礎。

店門口,擺著不少劉清池珍藏的剃頭老物件。“聽,它的聲音還是脆的。”劉清池拿小錘往喚頭上一滑,喚頭“嗡”的一聲悅耳綿長,和幾十年前一般。

圖為劉清池正指導徒弟們理板寸。本報記者 鄧偉攝

本報記者 潘福達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