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冯小刚:《一九四二》照见生命的卑微和坚忍【2】--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对话冯小刚:《一九四二》照见生命的卑微和坚忍【2】

对话嘉宾:冯小刚(导演)  本报编辑:董  阳  任姗姗

2012年11月30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编辑:除了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你怎样回到70年前的那场灾难中,让没有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原著落实到大银幕上具体的形象,并让故事真实可信?

  冯小刚:从小说到电影改编最大的难度是没有故事,灾民没有具体形象。同时还有一点,小说的叙述不是单声道,而是环绕立体声,是多线索并进。每条线索的主人公互不见面,但又共同搅和到了一件事上,这件事就是1942年河南的旱灾,这场灾难就变成了一碗杂拌粥。但电影需要故事,需要鲜活丰满的人物和能站得住脚的人物关系。那我们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来改编剧本。

  最笨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偷懒,沿着灾民逃荒的路、沿着所有线索发生的地方都去走一遍。我们大概用了2到3个月的时间跑了山西、河南、陕西、重庆等很多地方,在这个路上灾民的形象慢慢浮现出来,变得具体了。他们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都建立起来了,人物就有了生命,剧本就顺势而为,我们提供土壤,它自己的枝蔓就开始生长,直到剧本创作的最后一刻,我们才能知道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是什么样的,常常是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所以这个剧本我们是在路上走出来的,第一稿洋洋洒洒十几万字,每一个细节都特别鲜活,人物的语言非常准确。这不是你坐在宾馆里一个舒服的地方想出来的。

 

(责任编辑: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