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冯小刚:《一九四二》照见生命的卑微和坚忍【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对话冯小刚:《一九四二》照见生命的卑微和坚忍【3】

对话嘉宾:冯小刚(导演)  本报编辑:董  阳  任姗姗

2012年11月30日08:3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人物互不照面却生死相连

  灾难把人性逼上历史的前台

  编辑: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拼到最后,除了故事和细节,还取决于对历史的理解。对于1942年的大灾荒,除了气候原因和蝗灾以外,侵略者、统治者、灾民这些不照面的人物如何交织在一起,造成了更大的灾难?

  冯小刚:多线索的叙事,人物之间互相又不见面,这在电影里面是特别难成立的,但是在这个电影里,它成立了。他们虽然互相不见面,但内在的联系特别紧密,而且产生了非常荒诞的结果。比如,美国记者白修德把灾荒的照片摆在蒋介石面前,这等于把蒋介石推到了一个死角。之前蒋介石一直在说,有灾情但是没那么严重,所有的记者都说他昏聩,不了解民情。我们认为,1942年摆在蒋介石面前的有很多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事,首要的是和日军作战,其次是要向英美列强乞求援助,此外还要打通滇缅公路,解救被围困的英军,同时,各路军阀虎视眈眈,还有,共产党的势力不断壮大。也就是说,他觉得哪一件事处理不好都要亡党亡国,哪一件事都比河南灾荒的事情大。他又没有能力去赈灾,而且他想把河南灾民当成一个包袱甩给日本,拖住对方。1942年他抛弃了人民,1949年,人民就抛弃了他。

 

(责任编辑: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