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避免悲剧重演
看见民族性中的伟大和卑微
编辑:10年前,你曾在自传中半开玩笑地说,《一九四二》让你“听到了上帝的召唤”。你为什么对一场70多年前、并不为如今观众熟悉的饥荒抱有这么大的兴趣?
冯小刚:我是在19年前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触动非常大。它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这段历史,让我重新去思考我们的民族性,思考我们是从哪儿来的。其实在1942年这一年,下到饥寒交迫的灾民,上到国家的统治者蒋介石,都在扮演灾民的角色。灾民沿街乞讨是为了能够活下去,政府和蒋介石也在向世界列强乞讨,乞求他们能够伸出援手。所以我觉得把它拍成电影,观众通过影片对这片土地发生的灾难以及人们在灾难中的表现会有一个了解。我也希望观众通过电影对民族性有一个接近真实的认识,我们的民族除了那些可歌可泣的优良品德,还有哪些缺点?一个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这对未来的生活很重要。很多年轻人看完试映以后感慨说,活在今天太幸福了。“生不逢时”这句话他们经常说,看完电影就知道,真正的生不逢时,是你生在1942年的河南,其实也不仅仅是河南,整个祖国大地都如同水火。回避历史,回避苦难,并不能代表它不存在。警钟长鸣,以史为鉴,才可能避免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黄维、许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