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白岩松董卿 揭央视主播人生"第一次"[图]【5】--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撒贝宁白岩松董卿 揭央视主播人生"第一次"[图]【5】

王小丫最早的直播是《3.15晚会》。“那是1998年的3月。当时的我甚至都不知道直播时哪台机器的灯亮,你的脸就要对着哪台机器。但是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要努力做好节目的强烈愿望,因为我热爱这样一个有着深深责任感的节目。”
2013年04月11日07:00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白岩松:第一次大型新闻事件直播

白岩松的第一次大型直播是在香港回归时,他在回忆中提到,“1997年香港回归,给中央电视台启动大型新闻事件直播的最好机会,一是责无旁贷,二是从自身的改革需求上要主动请战,主动与被动结合到一起。”

“最初的兴奋之后就是紧张,这毕竟是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大的新闻事件直播,时间长达72个小时,主体任务由新闻中心承担,而一些重要的直播位置,又大多由新闻评论部来承担。这样的结果并不偶然,因为刚开播不久的《东方时空》与《焦点访谈》正处于拥有绝对影响力的时候。但即便如此,参与直播的我们,依然如同连普通运动会都没参加过就直接参加了奥运会的选手,有冲劲却无经验,有目标却不知从哪里出发。

于是我们大部队提前一个多月便到了香港与深圳,为这一场几十个小时的直播提早这么久到达现场,充分说明了我们的紧张与茫然,当然,也有谨慎与勤奋。

我负责驻港部队的全程直播,但任演练中,却屡屡将“驻港部队”说成“戒严部队”,于是紧张日益加深,晚上睡不着觉,只靠酒精安眠,不过略感安慰的是,我的同事们也没好到哪儿去。可必须解释的是:这种紧张是与兴奋连在一起的,也因此,一切都可以接受,甚至回忆中,忍受也有了享受的滋味。

不成熟的不仅属于记者,还包括技术。比如,在今天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在我们直播的时候,居然没有成熟的通话系统,只靠打通我手中的手机,快开始时喊倒计时,然后我把手机扔到地上,“3、2、1”开始说话。于是就自然出现过我仍然在说话,可摄像已经在收拾机器的场景,原来摄像已经在手机耳机中知道直播结束,可我依然如聋人般蒙在鼓里。让人惊叹的是,这种原始的直播方式居然在技术上没出太大的问题。

困难与挑战一个接着一个,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变成最大的收获,即使最后天公不作美,我们的很多设想没能全部实现,但72小时直播成然在留下很多遗憾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中间的过程,遗憾与精彩,早已成为电视人与观众共同的记忆,但直播背后的细节却并不被人所知。”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