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国进民退"之争实非国家之福【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改革放言录》精彩观点(四)

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国进民退"之争实非国家之福【3】

2013年04月16日10:32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全球化

一、中国龙会不会变成一条火龙?

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作了《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这是他回应郑必坚先生《中国的和平崛起》所作的一次友善演讲。他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如“巨龙出水,融入世界”。然而“很多人担心中国这条龙变成火龙,人们对中国存在强烈的担心”。

诚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确有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总趋势。我国入世之前的5年,中国的外贸是以年均11%的速度发展,入世之后,每年都以28%的速度进步。中国得到益处,同时也使全球受益。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以中国威胁论视之,反而应以中国贡献论来对待。

为何?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互利经济。当然,在市场经济中,各国之间也有矛盾,也有摩擦,所以各国之间就必然有谈判,各方面也会有妥协,国际上就要有仲裁。不久前,中欧、中美达成的纺织品协议就是很好的案例。如果我国还是那种闭关自守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的国家,那么,对世界各国来说,就没有中国这样一个巨大市场。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都在中国的市场中有其利益,我国也在世界各地有利益,各方都想扩大其利益,除去战争狂人,绝无蠢人要限制、毁掉此利益。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将会陆续地承接发达国家工业OEM(贴牌生产)及承担流程再造转换的角色,使对方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也会起到抑制世界通货膨胀的积极作用。

郑必坚先生说的“走新兴大国从未走过的道路”。我理解,只要我国的经济是以市场定位为导向的经济,就必然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经济的起步、发展,既然取决于世界的和平,中国经济的成熟、飞跃也不应该离开和平之路。那种靠掠夺、殖民、暴力的战争之路早已过时,是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绝不相容的。是把13亿人口的中国变成世界最大的市场,还是变为世界最大的战场?何种选择中国最得利呢?中国若变为火龙,将首先烧掉自己。

(责编:值班编辑、黄维)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