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正式公布

甲骨文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3】

2013年04月18日14:32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五)老子 西汉 竹简 北京大学藏

这是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四个《老子》古本,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古本。郭店本和马王堆本虽然年代较早,但郭店本的内容仅为传世本的五分之二。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残破较甚。北大简本《老子》经拼缀后共保存近5300字,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是目前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简背有“老子上经”、“老子下经”两个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简帛文献中的首次发现,证实了《老子》称“经”的记载;它还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对研究《老子》古本分章问题很有价值。

(六)反淫 西汉 竹简 北京大学藏

这是一支残简,也是一篇“七”体汉赋,背面写有“反淫”二字,意为反对过度地放纵欲望,文中以魄子患病,魂铺叙七事以起其病结构全篇,七事有射御、游观、歌舞、宴饮等,其文体及部分内容与枚乘《七发》接近,但又有不同,文学价值很高。枚乘《七发》是现存西汉文仅有的七体文,《反淫》的发现,对西汉七体文研究有重要意义。

(七)保训 战国 竹简 清华大学藏

《保训》共11支简,简长28.5厘米,两道编。在这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简书长度特殊,文字风格与众不同,记载了周文王临终为儿子武王讲述两件上古史事,用以要求太子遵行“中”的思想观念,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该简的考证和释义引起诸多学者兴趣。

(八)祭公之顾命 战国 竹简 清华大学藏

《祭公之顾命》共21支简,简长44.4厘米,三道编。原有篇题。简文记载祭公谋父临终前告诫前来探视的穆王,应当总结夏、商败亡的教训和文王、武王成功的历史经验,保守周王朝基业。同时嘱咐共同执政的三公要更好地辅保穆王。简文可与西周不少青铜器铭文对勘,对传世文本的释读等诸多问题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九)楚居 战国 竹简 清华大学藏

《楚居》共16支简。简长约47.5厘米。无缺简。书写工整,是典型的楚文字。简文讲述楚公、楚王之居处与迁徙,其中许多地名可与已发现的楚简联系对照,是研究楚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出土文献,对于早期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蕴含丰富的史料价值,为目前的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十)四书章句集注 二十八卷 宋朱熹撰 南宋刻本(有影抄补配) 徐州市图书馆藏

此部《四书章句集注》原是徐州市图书馆捡选剩余之物,搁置在待处理的废书滥纸中。古籍普查开始后,徐州馆一位古籍管理人员又去废书滥纸中寻宝,结果陆续找出散册,终成完轶,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书字体端庄,纸张细润,墨色清纯,一派宋版书气象。其印纸是由三层薄纸粘裱在一起之后才行刷印的,由于纸薄,刷印时透墨,使第二层、第三层也透印出字迹。这种以三层薄纸粘裱在一起再行刷印的书叶,过去在宋版书中没见过。该书钤有“席鉴之印”、“席氏玉照”、“别字萸山”、“赵宋本”等印记,表明该书曾是席鉴家的插架之物。其有若干卷是影宋抄配,其影钞之工致,确可谓墨妙笔精,毫厘不爽,毕肖宋刻。字画结体确在欧、柳之间,盖即出自席氏之手,十分珍贵。而此书亦未见于各大书目著录。

(责编:黄维、许心怡)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