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宁河12种特色文化投拍微电影(图)--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天津宁河12种特色文化投拍微电影(图)

2013年05月07日11:08    来源:北方网    手机看新闻

  宁河县七里海的河蟹、田中的稻米、窖里的陈酿,今年都将成为电影主角。宁河县委宣传部目前梳理区域内12种文化脉络并汇集成书。近期,文化传播企业慕名而至,并联手高校调研创作,将与政府一同打造12部宁河文化题材主题微电影。年内这12部将陆续上映。

  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让区域美食和文化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我觉得各区县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和‘性格’,受众对区域人文很感兴趣。”海蓝潮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凤林,因此萌生了拍一部《蟹在宁河》纪录片微电影的想法。当他打算好好研究宁河文化以便拓展电影深度时,却发现自己选的题材可能有些单薄了。

  “哪里都有自己的文化,但要问这些文化是什么,有时我们只能说出一两个景点或三四件特产。”宁河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志坦言。“想要提起一串葡萄,得提住把儿,单拿哪颗都不能提起整串。”生活化的比喻,说明了系统梳理区域文化的重要性。“中共天津党组织创始人于方舟就是宁河人,至今宁河还流传着周恩来、于方舟夜游七里海的故事。红色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基础。”李志在《坚定的情怀》一书中,对宁河12种文化和代表元素如数家珍。以“氢弹之父”于敏和“百年一中”为代表的学术文化、以盆罐陶艺和东丰台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以七里海为代表的湿地文化、以河蟹面等冷热菜品为代表的食文化和以芦台春系列酒品为代表的酒文化等都被作为宁河文化脉络的组成写在书中。

  “书中12种文化所汇集出的整体画面感,让我看到了鲜活而韵味悠长的宁河人文。”胡凤林因此主动请缨,以微电影的方式讲述宁河的故事。县政府和李志也在系统梳理文化内涵、脉络过程中,了解自身文化资源的“底数”,准备为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打好“地基”。胡凤林的拍摄计划与县政府对区域文化的推广需求很快产生了“火花”。胡凤林介绍,12部微电影将沿用宁河12种文化为主题,暂时提炼“纯粹”宁河作为整体主线。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孙建成院长介绍,目前学院依托院内的微电影研究中心,也参与到了宁河文化系列微电影的制作过程。“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将陆续到宁河当地,准备对现有主题进一步挖掘。”学生们不仅会从事电影编剧、演员,甚至还可能承担导演。今后校内新闻传播、文学等不少相关专业的师生均会逐步参与到微电影剧本编写、视频制作甚至后期传播中。孙建成也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也将联合其他知名高校一同参与。

  除了采用学生、当地村民作为演员,文化传播公司也已经签下一位周恩来特型演员。“我们还邀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朱卫东作为片中旁白。”胡凤林坦言,虽然部分主题微电影的成本仅在10至20万元,但像湿地文化这种需要大量捕捉自然景观且相对耗时耗力的主题,可能也会耗资近30至50万元。“12部微电影制作和后期费用累计应该在500万元以上。不过目前我们公司是免费提供制作的。”

(来源:北方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