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戈》重映知名度大升 黑人姜戈既致敬也颠覆--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姜戈》重映知名度大升 黑人姜戈既致敬也颠覆

不管《姜戈》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被禁映,这件事情却给了影片本身很大的宣传效果,只可惜禁映之后大部分观众已经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观看了影片。本片在自由平等正义的前提下,把握住观众的情绪,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泄暴力,也就是暴力之后要加上“美学”的真正含义。
2013年05月10日13:27    来源:新快报    手机看新闻

  ■新快报记者刘嫣

  不管《姜戈》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被禁映,这件事情却给了影片本身很大的宣传效果,只可惜禁映之后大部分观众已经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观看了影片。然而《姜戈》是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一个人在电脑屏幕前看得哈哈大笑又或者紧张刺激,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能和你产生同样的共鸣,一种失落的情绪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所以,不要给自己这样一个去“失落”的机会,邀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影院里看看这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吧,虽然可能会少了一些“据说是器官”的镜头,但应该无妨昆汀给大家带来的这种“黑色幽默”的魅力。

  被禁映的前因后果

  上映当天临时叫停,原因不明

  《姜戈》是今年奥斯卡颁奖礼上的热门电影之一,莱昂纳多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共同争夺最佳男配角奖,最终瓦尔兹众望所归。不仅如此,昆汀也拿到了最佳原创剧本的奖项,算是一次不小的收获。

  奥斯卡之后就传来了影片要在内地上映的消息,时间为4月11日,这也是昆汀作品首次在内地的大银幕上被看到。然而就在4月11日影片上映当天上午9时左右,各地的影院都接到了中影的口头通知,称《姜戈》因“技术原因”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暂停放映。那天,不少开早场的影院都已经有观众进场观看了,但大家只看了几分钟就被“请”出了影院或者在解释后改放了其他的电影。

  上映当天被禁映的消息,随后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样的事情毕竟是不多见。而对于禁映的原因,却众说纷纭。因“露点漏删”下映的猜测在坊间不胫而走。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著名产业评论人高军先生也在中午通过微博表示:导致《姜戈》下映的原因可能是片中的一个裸露画面,而在当初审查时它并未被及时发现。

  禁映带来的好坏影响

  《姜戈》知名度大升,审查制度引讨论

  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虽然被禁映了,但是却让《姜戈》一下子就打开了在国内的知名度。很多原本对影片听都没听过的观众,一听说有一部电影因为“露点漏删”,上映了一分钟就被强制下片,都产生了无比的好奇心。一时之间,《姜戈》在网络上的点击率暴增。

  而对业内来说,影片的禁映也再次掀起了对内地电影审查制度的大讨论。中美国际电影大师课暨产业高峰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时候,美国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院长伊丽莎白·戴利就在演讲中提到了《姜戈》被禁映的事情。她表示,好莱坞注重市场的公平性,信任中国市场才来做生意,“美国电影公司都希望看到可预期的回报,而不希望到最后,影片上映一分钟了还出现意外。禁映案例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会在美国电影圈被反复提及,以警告美国制片人中国市场有多大的风险。”此外她还表示,中国市场还需要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不仅美国电影人发牢骚,就连国内的电影人也再度表示出了不满。冯小刚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上说:“这20年每个中国导演都面对一个绝大折磨,这个折磨就是审查。”

  即将踏入五月之前,正在大家猜测《姜戈》到底会不会出现在五月进口大片片单里的时候,各大院线陆续接到通知:《姜戈》将于5月12日正式回归内地影院上映。而这一天,也正好是影片原定上映日期(4月11日)的一个月之后。

  关键词解读《姜戈》

  关键词1:通心粉昆汀式的意大利西部片

  通心粉西部片,很多观众对这个名词表示陌生。通心粉西部片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的一种新类型的西部片。全片在欧洲拍摄,带有强烈的欧洲电影风格,表现的却是美国拓荒时期的故事,演员也经常用美国明星。

  意式西部片与美国片有着完全不同风格,比如莱昂内著名的“镖客三部曲”系列,角色亦正亦邪,遵从为钱卖命的守则,黑白界限模糊,带有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风格。这类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成本低廉,暴力色彩浓重,这些都是美式西部片所不齿的,很多影评人认为意式西部片玷污了西部电影神圣的沃土,因此用“通心粉”来讽刺这些片。

  而昆汀本人是这种B级风格浓重电影的爱好者,《被解救的姜戈》就是一部典型的通心粉西部片,镜头突然拉近的面部特写、断断续续的背景音乐、主角漫步在一片充满着暴力与嗜虐成性的西部大地等。

  关键词2:姜戈

  黑人姜戈既致敬也颠覆

  早在十年前,昆汀就想了一个黑奴变赏金猎人的故事。而“姜戈”在欧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几乎通心粉西部片中都有一个姜戈。1966年有一部通心粉西部片就叫《姜戈》,但昆汀并不打算简单地致敬或翻拍。“姜戈”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吉卜赛人名字,但昆汀却把它安在了一个黑奴身上,这原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昆汀就是这样致敬中又带着颠覆。

  昆汀选择黑人题材拍摄通心粉电影是有原因的,《姜戈》的导演塞吉奥·考布西就是昆汀非常喜欢的导演,他的电影不但暴力色彩最为张扬,而且种族主义严重,因此昆汀把考布西的“中心思想”全部糅合在本片中,与他暴力风格最相似的就是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南方,选择一名黑人当赏金猎手可以将考布西式种族主义推向极端。

  关键词3:暴力

  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泄暴力

  《姜戈》作为一部以暴力为己任的通心粉西部片,在暴力场面上更加不含糊。为了铺垫结尾绚烂的暴力场面,昆汀在之前用了“抑”的法子,大段时间表现奴隶主如何虐待黑奴,到了该“扬”的地方,稍微缓和观众的心态,然后加重“抑”的部分。这些情绪堆积到了结尾,就像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到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程度,才让最后“为了达达尼昂”的屠杀、炸毁庄园是那样的畅快,棉花上的鲜血、引燃的炸弹引线,也能如此优美。

  本片在自由平等正义的前提下,把握住观众的情绪,用正能量的方式宣泄暴力,也就是暴力之后要加上“美学”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4:黑色幽默

  导演亲自上阵死得轰轰烈烈电影中,牙医舒尔茨马车上的大牙非常抢镜,还有很多特写,用时髦话来说:很萌。这是昆汀电影的标志——黑色幽默。

  昆汀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很有特点,《姜戈》中黑色幽默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讽刺3K党(事实上这个组织在电影发生的年代还没有出现),用床单蒙面双眼掏洞,乔纳·希尔抱怨视线受阻,然后众人对面具质量和必要性展现激烈的讨论。

  同时莱昂纳多的角色也很有意思,卡尔文·坎迪是个标准的法国名字,他也非常喜欢他人用法语“先生”来称呼他,但自己却不懂法语,讽刺了南方种植园主的故作姿态,装模做样。而到了快结尾的时候,昆汀客串的角色,死得“轰轰烈烈”,这种导演亲自上阵体验死亡的情节,这无疑是最高级的幽默。

  关键词5:音乐

  毫无章法但却能烘托情节

  名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吐槽曾经多次合作的昆汀用音乐没有整体一致性,所以在《姜戈》中两人没有合作,里面的音乐都是莫里康内以前写的曲子,另外还有一些古老的西部民谣、时髦的黑人RAP,五花八门,倒也符合昆汀的特征。

  除此之外,詹姆斯·布朗、杰瑞·高史密斯,逃跑时的灵歌,庄园火拼中的饶舌,策马奔腾时的民谣,毫无章法,但都有一个作用,为烘托电影的气氛而使用。因为昆汀的电影类型杂糅,为了服务这一段的主题,音乐风格当然也要多变。 (部分资料来源于时光网)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