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泽先生现场开讲。记者刘斌 摄
记者管菁 通讯员刘莎莎
昨日,“湘鄂赣皖历史文化名人解读——屈原四人谈”讲座在省图书馆举行。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安德义在演讲中称,屈原很伟大,但他爱发牢骚,后世知识分子应引以为鉴。
讲座主讲人是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四位学者。安德义首先开讲,题目是《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谈屈原的牢骚对后世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
安德义说,屈原是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有非常高的文学成就,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投江自杀的屈原是个悲剧人物,他性格上有缺陷,缺陷之一就是爱发牢骚。
比如,屈原被流放,常在江湖间游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见了问他,“这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了?”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意思是“整个世道都是污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昏庸,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再比如屈原说:“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与圆的东西怎么能相互配合呢?志向不同的人又如何彼此相安呢?
屈原还说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说只要合乎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也不会懊丧。
安德义说,这些牢骚说明屈原遇事能进不能退,注定在现实中碰壁,最终以身殉了君王,殉了自己坚守的道义。
他说,屈原的牢骚,有其生存的特定历史背景,但也给后世知识分子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少知识分子,简单地认为屈原能发牢骚,自己也可以发牢骚,甚至站在自私的角度,对现实发牢骚。“其实后世知识分子应该有比前人先进的思想,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担当,既坚持原则,又以柔克刚,懂得变通,同样能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
来自湖南、江西、安徽的另三位学者——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孟泽、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和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钱斌,也分别以《屈原:来自民国三十年梁宗岱的礼赞》、《汩罗江水清吗——如何处乱世?》、《从“鸠鸟”和“自沉”两则典故谈屈原的文化影响》为题,发表了对屈原的见解。
此次讲座活动,是深化中部省份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推进省际公共文化服务的尝试。四位学者还将前往长沙、南昌、合肥,解读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曾国藩、王安石和曹操。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