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圳第九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研究成果公示--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中国深圳第九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研究成果公示

值中国深圳第九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之际,敏学文化(国际)教育机构创始人张敏学教授公示其潜心研究的文化课题成果。未来文化的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的兼容性;三是文化的快速衰亡性。
2013年05月14日14:4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值中国深圳第九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之际,敏学文化(国际)教育机构创始人张敏学教授公示其潜心研究的文化课题成果。他们分别是:一、关于文化。二、福文化是当今的普世价值。三、关于将“端午节”引申为“端吾节”的倡议。

  关于文化。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文化贯穿其始中。人类一直寻求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来给文化下一个能被广泛认知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文化的定义有228种,现在公示文化的第229种定义。

  文化的定义,任何文化都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是指文化的精神追求;二是指文化的日常行为习惯。

  文化有三个表现层面,一是指文化的精神诉求,二是指文化的制度要求,三是指文化的物质表现。

  未来文化的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的兼容性;三是文化的快速衰亡性。

  文化的作用,一是文化可以“救”人,二是文化可以树“敌”;三是文化可以“化敌为友”。

  中华文化是兼容的文化。文化兼容的六大基本原则是,承认、尊重、学习、创新、爱人和重物。

  通俗地讲,文化深入到了生活的全部,尤其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要贯穿于经济的始终,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明确文化的定义就显得非常重要,已知的文化定义有228种,均源于西方的思想体系,都是以描述和归纳的方法来定义文化。我们这里对文化的定义紧紧抓住文化三个根本性特征,一是文化的主体和客体,二是文化的时间性,三是文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互动的结果,就是文化的两重性,已经成形文化就必须满足这两点。具体来讲,就是这一文化在精神上追求什么?在日常生活里倡导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不能够满足这两点,只能是一种现象。

  具体的文化都具有三个表现层面,一是指文化的精神诉求,二是指文化的制度要求,三是指文化的物质表现。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未来社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未来的文化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文化的多样性,二是文化的兼容性,三是文化的快速衰亡性。

  文化的多样性,基于地球村的逐步实现,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无障碍传递。文化的兼容性,成为未来文化的最鲜明特征,文化愈发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的兼容性具有排他性,具有选优性,具有共同目标性,具有兼容之后的最佳配伍性。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化具有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明确了文化的这一特征,可以引导我们理性的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性面对参加申遗。尤其是有些国家的政府,挖一个死人,修一座假坟,祸害许多真金白银,到头来伤无数老百姓的心,贪污腐败锒铛许多干部的身。

  中华文化是兼容的文化,追溯中华文化发展史,兼容是中华文化的力量源泉。我们曾经不断对外讲中华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有失公允。中华文化兼容性的表述在新的历史时期尤为重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兼容性特征,使国际社会明确中华文化兼容性特征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它既是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理论基础,也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对接的前提条件。

  文化可以做什么?

  文化可以救人,救=求+文=求助于文化才能救人。人类的发展,历经着文化的洗礼。文化在精神上引导人和启迪人,文化在制度上制裁人和保护人,文化在物质上满足人和愉悦人。今天,文化更是以自身的无可抗拒之力量,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可以树“敌”,敌=舌+文=千+口+文=唇枪舌战,千说万说,敌人就是文化的不认同。当今,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其根本性原因就是文化的不确定性,就是文化的兼容过程的磨合之纠结和文化衰亡过程的垂死挣扎之阵痛。

  文化可以化敌为友,说一千道一万,千说万说,唇枪舌战,文化可以通过交流,通过对话,通过文化不同认知主体的情感建立,来实现其兼容目标的达成和共同目标的追求。

  文化兼容的六大基本原则是承认、尊重、学习、创新、爱人和重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差异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通过学习改变差异。

  总述,文化的发展愈来愈加展示出了其本质的特征,文化具有其客观规律性,它不以我们人类的意志来转移。只有科学的定义文化,理解和领会文化这些特征,才会更好的服务于学习与建设,才会化敌为友,才可以拯救人类自身。

\

  福文化是当今的普世价值

  福文化,是甲骨文时期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态性成果。

  福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日常行为习惯完美结合,这一结合可以归纳为“富贵康宁爱喜乐,平顺德善寿行远”十四个字。

  福文化,具有广泛的物质表达形式。

  福文化是当今的普世价值,这在于福文化的高度整合性。

  福文化的高度整合性,表现在佛教讲福报、儒家讲享福、道教讲福天洞地、基督和伊斯兰讲传福音,人类真正美好的愿景最终归结于一个 “福” 字。

  西方的普世价值,自由、民主和人权;东方的普世价值,公平、公正和责任。今天,都同归于福文化的范畴。

\

  《中华福文化长卷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

  中华福文化图例

  关于将“端午节”引申为“端吾节”的倡议函

  各位先生/女士:

  你们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深入人心。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是时间都是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除端午节这个叫法以外,还有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起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日已被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还有“正”、“不歪斜”、“正派”和“正确”的意思。“五”和“午”都通“吾”。所以我将 “端午节” 引申为“端吾节”。字面意思是端正自己品行的节日。暗含使自我品行正、正确、不歪斜和正派的意思。就是说,这一天是每一个人静心反思自我心智和行为的节日,通过反思使自己的品行端正,不歪斜。

\

  2012“端吾节”陕西企业家签名留念

  只有将“端午节”做这样的引申,“端午节”就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更能够充分将过去与现在相结合。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在这一日获得心灵的启迪和教化。也可以说,这就是“端午节”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更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最想实现的目的。就是令人反思自我,实现自我品行的端正。

  由此可见,将“端午节”直接引申为“端吾节”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社会的需要。一句“端吾节”关联了每一个人。通过个体参加“端吾节”的面壁39活动,来静心反省自己。一年来,我在做什么?该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那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如何矫正?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人类社会整体总是在行进中,走丢了自己当初质朴的梦想。“端吾节”的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每年一次的反思日、检修日,保养日;也是每一个组织的反思日、检修日、保养日。

  人具有反思的能力,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基本特性。

  可是信息时代,人们普遍变得浮躁起来。人们忘记了思考,人们只记得行进。这种盲从已经使人们偏离了人生真正目标的追求,而不自知。于是人们贪婪、埋怨,痴狂。对物质愈加的贪婪占有,对精神的追求却愈加苍白无力。这就导致了山秃了、水污了、口袋满了命短了的心酸现实。

  人们是该反思自己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来有教化民智启迪人生的作用。故我们倡议将“端午节”引申为“端吾节”亦可称为“反思日”。以便进一步凸显传统节日的这一时代特性。

  我们的建议是:

  一、五月五日,这一天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壁静坐39分钟;思考一年来我做了什么?我正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做的对还是错?

  二、静坐完毕,可以向相关人士致电问候。确实需要致函的可以以书信的方式表达祝福或致歉。

  三、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展现反思后全新的自我。用一首诗来概括则是,面壁静坐三十九,反思心中美和丑。端正品行在此日,龙舟竞发争向前。以上,望接函先生/女士。斟酌推介。( 倡议发起人:张敏学 日期:2010年5月11日)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