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16日电(记者 江耘 实习生 谢盼盼) “在中国9000多家的期刊中,没有一家期刊可以满足同性恋团体的需求。”复旦大学教授曹晋16日在浙江杭州期间召开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上表示,未能出现这样的期刊,意味着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2001年之前的中国,同性恋一直被法律界定为精神疾病,同性之间的爱情至今仍是一大禁忌。有媒体报道称,截至今年初,中国的同性恋人数近3000万,其中杭州有一万多个男同性恋者。许多男同性恋者往往出于家庭压力会与女性结婚,但也存在不少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为了彼此掩护结为夫妻,从而维持“形式婚姻”。
复旦大学教授曹晋认为,中国的同性恋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利,人们对同性恋仍存在不正确的看法,比如总把他们和艾滋病相联系。
“同志”常用来描述同性恋。在曹晋看来,“同志”这个词并不涉及性,“同志”是种策略,同性恋用这个词反映他们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去抵抗他们所遭受到的歧视。
同性恋者活动的场所比较多,比如茶社和同性恋的酒吧,在同性恋者政治化的活动空间中,有卫生俱乐部、同性恋组织等,曹晋说,同性恋者在社会中得不到的相应的权利,但在这些场所里,会有人组织同性恋者去争取他们的权利。
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总是羞于谈性,大部分同性恋者只能隐瞒自己的性倾向,过着私密的“柜中”生活。他们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宣泄自己的感情,长期处于恐惧和压抑中,心理健康状况着实堪忧。
有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受歧视,超过半数的同性恋者由于不被理解感到很痛苦,而这种痛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为了建立同性恋者的公共空间,加强同性恋者的交流,曹晋说,青岛的一个组织曾出版了一个关于同性恋的半月刊,主要是服务同性恋社区的人群,它的读者高达了十万人。“这个刊物的覆盖面影响力很大,不仅影响到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还涵盖了一些美洲的读者,非常具有影响力。”
“我们和这个刊物也开展了合作,刚开始它的办公室就座落在青岛大学的医学院里,后来获得了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将办公室搬到了靠近医院的办公楼上,每年的需要37万元的办公费用,同时,在他们的网站上面还曾出过一些专栏。”曹晋介绍说。
目前在中国的9000多家的期刊当中,曹晋认为,还没有一家期刊是可以专门满足同性恋团体的需求,然而,未出现这样的刊物就意味着中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媒体也未确保能保持一个非歧视和中立的态度对待同性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