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作文曝光 杨振宁莫言成“预言帝”引热议【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北京高考作文曝光 杨振宁莫言成“预言帝”引热议【3】

据现场考生透露,2013北京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而在今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2013年06月08日08:05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关于科学与文学◆

  科学文学 “创造”相通

  范曾:

  我想问问杨振宁先生,您曾经说过科学家只有发现、没有发明。他不会发明一个宇宙的规律,他只能发现;我要问莫言兄,您是创造发明呢,还是另一种途径?

  莫言:

  我想文学创作跟科学发现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文学家关注的是人,可能科学家关注的是物,关注的是自然界。文学家关注、探讨的是人类的情感,而科学家可能关注的就是物质的原理。所以同样一件事物在科学家和文学家眼睛里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在这个创造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严格地说,作家的创作也不是无中生有,作家在作品里面塑造的所有的人物,也都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人物经过想象加工之后的综合,但他确实又不能跟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物直接对上号。这属于作家的一种文学创造,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可能是文学比物理学、比化学稍微自由一点的地方。

  杨振宁:

  我知道莫言喜欢写幻想文学,有没有幻想科学呢?我想没有。幻想的科学我觉得是没有出路的,因为科学所要了解的是已经有的一些现象。在了解的步骤里面是需要想象、需要猜。所以我觉得其实讲得清楚的话,科学是一个猜想的学问,它跟文学里面“幻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是不一样的。我不晓得莫言同意不同意我这说法。

  莫言:

  我当然同意杨先生的说法,因为文学家确实需要幻想。我们也知道文学当中还有个重要的门类叫科幻文学,实际上很多作家并不具备物理学的、天文学的知识,但是他们依然可以在作品里对宇宙进行描写。

  我记得很早以前看过蒲松龄的一篇小说——《聊斋志异》里的《雷曹》。这篇小说里写了一个书生听到了打雷。书生说:“打雷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能到天上去看一看该有多好呢!”旁边那个人说:“你想上去看看吗?那好”。然后书生就睡着了,醒来突然感觉到自己飘飘摇摇地到了天上。他看到天上星辰分布的状况很像莲子在莲蓬里的分布状况,而且这些星星有的大如水缸,有的像瓶子一样,特别小的还能摘下来。然后书生就把一个像酒盅大小的星星抠了下来,装到袖子里。这就是蒲松龄对于天体的想象。

  那么作家对天体的、对宇宙的想象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呢?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之上的。那么至于文学家跟科学家之间这种想象的区别那就更大,他是不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然后再去加上自己的想象力,发现新的定理?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杨振宁:

  这个当然是。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突然请回来,让他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里生活一个礼拜,然后问他,现在有什么东西你觉得是最新奇的?(全场笑)

  莫言:

  我先回答一个,我们用的手机会不会让他感觉到不可思议呢?

  杨振宁:

  对,我同意。手机简直是不能想象的发明。现在随便拿手机出来就可以跟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这是不是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幻想出来的产物呢?我想应该算是。

  我有一个与刚才这个问题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想要问一下莫言。那是在九年以前吧,范曾画了一张画,画的是陈省身先生跟我的对话。我尤其欣赏范曾为这幅画题了一首他自己写的诗。其中有一句:“真情妙悟铸文章”。为什么我特别欣赏它呢?我觉得这七个字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科学研究所必须经过的过程:先要有真情。真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对于这东西发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去钻研这个事情。有了真情以后,你才会有在这方面的努力。如果要有一个进展的话,那就是妙悟。有了这个妙悟以后,你才可以有底下的结果——铸文章。所以这个“真情妙悟铸文章”几步曲我认为是道尽了科学研究所必须经过的过程。我要问莫言的就是你觉得这七个字描述文学的成就是不是也很恰当?

  莫言:

  好像是更加恰当了,因为它是“铸文章”啊!是吧?(全场笑)。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