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常德"鼓书"振兴之路:昔日"打鼓匠"今成"大明星"

2013年11月26日14: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常德"鼓书"振兴之路:昔日"打鼓匠"今成"大明星"

常德

由湖南常德鼓书艺人占洋和谭惠芳合演的孝鼓作品《西瓜的秘密》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决赛中,湖南常德的收获不小,选送的两个孝鼓节目《传承》、《赈酒也烦恼》表现不俗,双双获得曲艺类群星奖,“鼓王擂台赛”活动获得项目类群星奖,常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袁学明也被命名为“群文之星”。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常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年来对“鼓书”艺术传承发展的持续投入和积极推动分不开。如今,在常德,旧时的“打鼓匠”成为备受人们追捧的“大明星”;流传了百年的鼓书艺术,说唱越来越美,鼓声越来越响。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鼓书”是一种以击鼓说书为特征的曲艺表演形式。在湘西北武陵山深处的沅江和澧水流域,这种鼓书艺术依然有着十分丰厚的遗存。孝鼓、渔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鼓等多种鼓书形式在当地不仅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大多数的鼓书类型还入选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地的人们不仅将这些鼓书形式作为他们娱乐生活的依托和思想心灵的慰藉;而且在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期间,仍然作为欢庆祝贺的手段、祭祀神灵的仪轨、表达情感的工具和悼念亡灵的凭借。”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认为,这一鼓书艺术的传承使曲艺艺术的娱乐、教化、认识以及民俗、禳谢、礼仪等多重审美价值与实用功能都得以承传和延展。

  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和现代化背景下,常德鼓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常德鼓书艺术在传承上没有出现青黄不接的紧张局面,老、中、青结构还算稳定,但是相比当年功底深厚的老艺人,新一代的年轻艺人还很难撑起这项事业。”孝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召学表示,“总的说来,目前常德鼓书艺术的传承者数量不少,但传承质量存在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鼓书艺术发展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相比较为繁盛的苏州弹词和山东苏北等地的各种琴书,鼓书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曾经一度普遍式微。即便是曾经广泛流传在华北城乡的山东大鼓和西河大鼓等形式典范的鼓书形式,也由于种种原因,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流变中,艺术的性状与功能已逐渐背弃了说唱相间表演的传统样式,转向了只唱短段的唱曲表演。”吴文科说。

  探索破解之法

  如何培育优秀的鼓书艺人,营造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传承氛围,为其开辟一处促进各门类发展的“世外桃源”?常德在不断摸索,而近年来“常德鼓书大王擂台赛”的连续举办,正在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袁学明介绍,从2006年起,常德连续举办了8届鼓书大王擂台赛。截至目前,参赛艺人达380多人次,产生了“鼓书大王”39位,观众累计达30万人次。全市鼓书艺人不仅从过去的200余人发展到1000多人,而且自发组成的演唱队伍也从过去的40多支发展到100多支。在澧县、临澧县等地的一些社区和村庄,鼓书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