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民国热”延续 《日课2014》十天售出一万套【2】

江楠

2013年12月03日09:09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民国老课本日历热销 《日课2014》十天售出一万套

  3

  《日课》本身已做了筛选,见到的好的就那么多,更多不适合于当下的被舍弃了,“不厚古薄今,求古为今用”是我的原则。

  “不必盲目认同老课本的优越性”

  虽然《日课》的内容针对于孩子的启蒙,但它引起的更多是成人的反思与关注,一位读者便说“书中内容,也许百年前是给小朋友们准备的没错,不过百年后的今日,绝大多数成年人不妨也借此补补课。”

  王星觉得这可能是《日课》畅销的原因之一,“它能够让大家得到启示。”另一个原因则是《日课》做成笔记本的形式,相比其他老课本更实用。

  但王星认为不应该盲目地认同老课本的优越性,“我们处在一个不同以往的教育阶段,在全民教育的阶段,与精英教育阶段比较,本身就不公平。‘不厚古薄今,求古为今用’是我对老课本研究的原则。”

  关于《日课》未来的发展,王星觉得如果一直采用现在的形式意义不大。“你会发现四册说的全是农村的故事,不能一味回味农耕社会。”王星认为最重要的是当下能够创作出符合工业社会的绘本,“其实还是要再创造,如果单纯沉醉在老课本里,对当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除了得到对当下的批判,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

  “对老课本的关注实际是对我们教育的一种反思,历史没有对错,关键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什么。”王星说。

  ■ 新闻回顾

  民国老课本受关注

  民国老课本近年来备受关注,由叶圣陶撰写、丰子恺手绘的《开明国语课本》以及《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等,经编辑后影印面世,卖断货后又决定重印。这个“热点”带来了争议之声。有评论建议将这本书“作为教材”,也有学者认为“不可能成为畅销书”,还有人怀疑“炒作”,认为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责编:鲍坤子(实习生)、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