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为何只见“天鹅”飞 上海4个舞台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

本报记者 曹玲娟

2014年01月24日08:2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天鹅们来了吗?”聊起岁末年初的演出市场,沪上文化圈这样戏谑。

  每年冬季,总有一批“天鹅”从四面八方飞来“过冬”。今年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从圣诞到元旦不足两周时间里,上海足有4个不同舞台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这并不是上海一座城市的现象。北京也曾有一个晚上5家剧院同时演出《天鹅湖》的纪录。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一拨拨芭蕾团体带着《天鹅湖》奔赴中国各大剧院,前赴后继、票房长红,以至于大家疑惑,是不是只有在中国,《天鹅湖》才如此吃香?

  ——编者

  

  北京上海等地每年演出百场左右的芭蕾舞,80%都是《天鹅湖》

  “看芭蕾不就是看《天鹅湖》吗?”一位观众反问。的确,《天鹅湖》是古典芭蕾舞剧经典中的经典,甚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西方芭蕾的代名词。

  “很多人最早看到芭蕾舞,是通过电影《列宁在1918》里‘四小天鹅’的桥段。当年人们接受资讯不发达,电影中这么美的舞蹈,让人印象深刻。很多观众说到芭蕾舞,就知道《天鹅湖》。”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天鹅湖》体现俄罗斯芭蕾舞学派艺术上的特点,音乐无可挑剔,故事通俗易懂,舞蹈场面有经典的单人舞、双人舞,也有壮观的群舞,非常耐看。”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这样形容,“《天鹅湖》这样吃香并非偶然,它是人们进入古典芭蕾舞的启蒙教材。”从没有芭蕾舞看,到看《天鹅湖》,的确是一个审美的进步。

  正是由于《天鹅湖》在华积攒了这么多年的人气,“强大的群众基础,让演出商对这个市场颇为看好。”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年档上演《天鹅湖》,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末,上海上演了13场《天鹅湖》。2013年,上海元旦档4场《天鹅湖》几乎同时上演。

  “从1995年至今,北京上海等地每年演出百场左右的芭蕾舞,80%都是《天鹅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介绍,“《天鹅湖》在中国家喻户晓,没有一部卖得过它。”

  “满天的天鹅竟然没把人给绕晕。”这虽然是戏言,但的确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演出质量良莠不齐,不少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舞团冒牌充数

  但这种天鹅满天飞的“繁荣”景象,究竟价值几何?

  “全世界的芭蕾舞团没有不跳《天鹅湖》的。”欧建平介绍,中国巨大的演出市场,吸引了大大小小的舞团纷纷来华。有芭蕾舞团连续15年来中国,每次演出3个月。甚至还有芭蕾舞团去县城演出。客观来看,“近20年来,《天鹅湖》对芭蕾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欧建平说。

  “在演出市场,古典芭蕾、经典交响乐等演出,其实都需要政府补贴或企业赞助才能做平成本。《天鹅湖》的市场回报比较好,所以会吸引来很多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前提是“不能太贵。”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这样的名团,成本太高,就不能赚钱。”

  这就造成每年来中国演出《天鹅湖》的芭蕾舞团,“基本没有特别牛的,不少二、三流的团甚至是不入流的团来冒牌充数。”一名业内人士这样介绍。

  于是,演出质量良莠不齐,捞金行为层出不穷。业界还流传不少怪事:有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团,演职人员到齐了,却没带演出服,只能找当地舞团借;有一场演出需要24只“鹅”,结果只来了16只……一些舞团简化舞美和道具,一些舞团在演出时明显能看出演员体力不支。

  “好不好卖不是评价一个演出项目的唯一标准。现在,很多演出商就是冲着赚钱来的,什么能盈利就推什么,少了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胡敬云曾公开表示。

  在毛时安看来,“如果没有完善的芭蕾舞演出赞助机制,仅从市场角度来看,肯定投入越低越好。低水平演出看久了,会降低市场品位和观众的兴趣。”

  “《天鹅湖》群众基础比较广,音乐熟悉,故事易懂。因此,这些年来总会有一些观众被名头噱头吸引。”这位艺术节负责人认为,“大家愿意进剧场,还是可喜的事情,但如果长期不加以引导,而是默许不入流舞团大肆捞金,很多观众看《天鹅湖》可能就只是一次性消费。”

  “这种现象,恐怕不能视为一种文化繁荣,而是一种文化惰性。”这位负责人强调。

(责编:黄维、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