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结束,霍俊萍就忙着参加省内外各种文艺交流活动宣传五音戏,按她的话说:“传承人不是奖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一路走来,霍俊萍为五音戏付出了很多,包括自己的健康,她说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太爱五音戏了,几乎已与角色化为一体。如今霍俊萍已经把传承五音戏作为她的主要工作了,办娃娃班、参加省级研究会议,在她看来,五音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薪火相传。
曾经获得第五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霍俊萍,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不断为五音戏的发展努力着。由她主演的《半把剪刀》在济南连续公演30多场,场场爆满,引起轰动;聊斋戏《窦女》从1983年至今,公演了20多年,已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
面对地方戏的发展困境,霍俊萍还对五音戏的剧本、音乐、化妆、舞美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使这一古老的剧种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要求。对于下一步的接班人,霍俊萍表示心中已有几个合适的人选,她们都是五音戏剧院的专业演员,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角色。下一步霍俊萍表示要加强对她们的考核和要求,保证五音戏的传承质量。
据悉,霍俊萍师从五音戏的名角“鲜樱桃”邓洪山。在霍俊萍的印象中,学习五音戏过程非常传统,不需要识谱,完全靠老师的口传身授,因此这一传承方式非常脆弱,如果没有后继人才,大师一去也就意味着一个剧种的消逝。幸好在邓洪山先生的精心培育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学舞蹈出身的霍俊萍很快掌握了五音戏的精髓。
回忆起当年五音戏在百姓中受欢迎的程度,霍俊萍感慨不已,当初的五音戏没有华美的戏服和绚烂的灯光,扎起台子四五个人就能演上一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跑来看,连三岁娃娃都能哼上几句。现在有了专业的配乐乐队加上各种高科技舞台技术,人们却没有以前那么热心了,年轻人听戏的就更少了。
如今淄博师专附小“五音戏娃娃剧社”已正式挂牌。看着、听着孩子们用稚嫩的动作、声音演绎经典剧目《王小赶脚》,霍俊萍很有信心,她说:“作为五音戏传承人,我必须自觉主动地去传承。我已经把三字经、弟子规写进了五音戏,让人们知道山东有孔孟文化、齐文化、蒲文化,五音戏中有他们的文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音戏娃娃会强化五音戏的生命力。我要把娃娃剧社当作五音戏的香火来供养。”片/本报记者 李新生 文/本报记者 谭文佳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