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道德经》也就微博长度 要重视碎片化阅读

聂震宁

2014年02月13日10:48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碎片化阅读也无妨

  自有数字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新闻出版传播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浏览性问题就不断地招致各种严肃批评,许多有识之士表达了深切的忧虑。然而,这些批评和忧虑并未阻拦住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近些年来,被指认为典型碎片阅读的手机阅读愈发普及,举目向社会各个角落望去,忙于看手机的“低头一族”比比皆是,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移动互联网覆盖。这种覆盖的结果,在使得社会开放空间更为广阔,交流更加畅通无阻的同时,人们的阅读碎片化愈发普及,人类不可或缺的整体化和经典性阅读受到愈发严峻的挑战。为此,许多专业人士愈发加大了谴责碎片化阅读的力度,用“痛心疾首”“大声疾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平心静气去想,人类社会的阅读历史其实正是由碎片化和整体性两类阅读构成。《论语》和柏拉图《理想国》,难道不正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老子的《道德经》只有5000字,也就是一篇博客,也属于碎片一类。先秦经典大都是短小碎片的文本,这些碎片的存在并没有干扰到后来大量鸿篇巨制的诞生和阅读。再如,现代人的读报与读书,显然分别属于碎片化阅读和整体化阅读。当19世纪中叶国人开始创办中文报纸时,不知道社会上是否有过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批评。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近代报业的兴起带来了我国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的解放,催生了大量现代经典性著作的诞生。

  欧洲人惯于在旅途中捧读大部经典著作。这是我们经常拿来教育国人要热爱读书的例证。现在,国人在旅途中捧读大部头者尚属凤毛麟角,但也有改观。过去我们的同胞在国际航班上往往高谈阔论,如今捧读手机与平板电脑者则渐见增多。有人说如此还是不行,这还不是正经读书。可是,凡事不妨往好处去想,对于国民阅读率历来就比较低的中国,也许用这种相对廉价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能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再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在中国如此普及,也许这就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欧美数字传媒高端人士早就在预言人类无纸化时代即将来临,那么,广大中国读者或许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迎接无纸化传播也未可知。

  国人对于社会科学文化潮流早已具备一种顺势而为的清醒态度。在移动互联网阅读已成潮流的当下,我们也应当顺势而为。既要提醒人们不要放弃和弱化整体性、经典性阅读,也要承认并尊重亿万受众乐于碎片化阅读的权利。要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不仅只是一味批评碎片化阅读的某些弊端,更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优美、感人的碎片,让他们在低头的瞬间,能读到更多优雅、精彩的文字,更多优美、精致的短章,更多现代人的论语。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