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错的石人马像只能“遥望”其他“同伴”。 张可 摄
神道是古代高规格陵墓的重要部分,两侧一系列石像的排列也颇有讲究。但在紫金山的明初功臣常遇春墓,神道上一对石人马却离开“石像队列”,各向两侧偏离了20步远。记者了解到,这可能是20多年前配合城建而迁移神道时出的小差错。但文保专家呼吁,常遇春墓“贵为”全国文保单位,这对石人马应尽快“归队”。
常遇春墓藏身竹林中
常遇春是朱元璋时代的军队“二号人物”,600多年后,他的陵墓仅存坟茔、墓碑与神道石像。常遇春墓位于紫金山西麓、富贵山隧道北出口东侧,深藏在一片竹林中。从山外围进入,可在北安门街边水泥山墙的一个“缺口”上山,向东北方步行5分钟可到达。若从山上走,天文台有路直达墓葬后方。常遇春墓的墓碑上写着“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显示主人贵为王侯的身份。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的路侃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墓与碑是其后人在清同治十年重修的,但墓前神道两侧石像是明初的,距坟茔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现存有一根望柱、石人马、石羊、石虎、武士像各一对。“完整的神道,应是一对望柱,柱前还有驮碑的龟趺,整座陵墓的入口则是一座牌坊。”
石人马像被摆错位置
常遇春墓神道上的石武士一身戎装清晰可见,石马微微侧首,长尾垂地,静中有动。但在文保专家看来,却有不对劲的地方。“这对石人马,应该放置在望柱与石羊之间。”而现在,石人马像却各向外侧,偏出了20步远的距离,两者距离是其他成对石像的两到三倍。
这就使神道看上去成了一个近似“十”字形。“石像之间的路,就是神道,它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根据地形,调整成弯曲的,但必须是一条线。”路侃说。记者看到,紧邻常墓的是另一位明初功臣仇成的陵墓,这里神道上的石人马与其他石像,就处于同一直线上。
记者了解到,1988年南京修北安门街时,常墓的神道石刻向内迁移了约20米。“可能就是在这次迁移的过程中,石人马被摆错了。”路侃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城建,这一带的古迹均有移动,仇成墓的神道也迁移过。
记者注意到,常墓这对石人马像,马倌的视线正好对着坟茔。“不知是否是迁移时的有意为之,但历史不容后人想象发挥,文化部门应尽早纠正这一疏漏。”路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