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罗辑思维》网上受热捧 一张“歪嘴”说动百万粉丝

韩亚栋

2014年02月27日11:26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罗振宇:文化灵魂要追赶上时代

没有明星大腕撑场,没有热门话题炒作,一个在节目中自嘲为“胖子”“歪嘴”的前央视制片人,愣是把一档通常不怎么受观众待见的知性节目给说火了。这就是罗振宇和他在优酷网上的网播节目《罗辑思维》。谈起自己节目的成功之道,罗振宇念叨最多的是“革命”二字:“互联网革命、移动互联网革命……我们这一生可能会遭遇好几次革命。这个时代的生存策略,不允许你保守!”

一件大众媒体不干的事儿

罗振宇曾是央视知名栏目《对话》的制片人,在《罗辑思维》中,他经常自称是“疯狂书僮”。在这档每周一期的网播节目中,他以讲故事的方式和观众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类似这样的节目,通常不被传统电视台看好,更何况《罗辑思维》的呈现方式,连罗振宇自己都以“粗糙”来形容:一个人从头说到尾,没有辅助文字和背景音乐,何况主持人还是个41岁的老男人,压根儿称不上“养眼”。

但是,《罗辑思维》的火爆程度,却令人称奇。该节目第一季共有58期,每期节目的点击量高达120万人次,每天参与互动的网友多达20万人次。目前,《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账号订阅量已突破136万。外界对于“自媒体”的盈利前景还有颇多疑虑,可就在去年,《罗辑思维》曾发起两次付费会员招募活动,第一次仅用6小时就收取会员费160万元,第二次则在24小时里收取会员费800万元。

“我们是在新的互联网逻辑下,完成了一件大众媒体不会去干的事儿。”罗振宇分析说,电视台的传统逻辑,是进行收视要素的叠加,为了争取最大规模的受众,其节目呈现必然会相对复杂,这恰恰导致一些小众却有刚性需求的节目没有存身之地。在他看来,互联网恰恰是一个受众细分的平台,“只要你立起来,趣味相投的人自然就会吸附过来。”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在短时间内收获了足够庞大的“铁粉”。

网络为文化传播打开窗口

“有种,有趣,有料”,这是罗振宇为《罗辑思维》总结的卖点。他在节目中所开列的书单确实很“有种”,比如《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罗马人的故事》《乌合之众》等书,都是严肃的学术经典。可罗振宇却拒绝学究式的照本宣科,而总是找到“有趣”的切入点。他在节目中教男孩如何追女孩,却出人意料地推介了学者姜奇平的作品《互联网的女性主义特征》。如此“高大上”的解读,自然让观众感觉“有料”。

“其实并不是我个人有多能。”罗振宇说,自己只是一个“知识搬运工”。他曾建议80后在职场中学会“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个在今天听来很时尚的概念,其实早在20多年前就由互联网专家凯文·凯利提出来了。在他看来,《罗辑思维》能够取得成功,更重要的因素是在借助互联网的情况下,文化传播打开了一个新的“机会窗口”。

在罗振宇的概念中,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时代中都是“口语文明”,只是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才形成“书面文明”。但是互联网的普及,正使得知识的传播出现从“书面文明”向“口语文明”的“倒迁移”趋势。他认为,和冷冰冰的书籍相比,口语夹杂了人格的感受因素,更有温度,传播起来也更有效率。“有时候你靠读书学一个东西会很难,但一个明白人可能几句话就给你点透了,就是这个道理。”罗振宇说。

绝不拿对错问题折磨自己

前几年,曾有一批学者借助《百家讲坛》等文化节目走红,与这些高高在上的文化明星不同,罗振宇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显得更加平易近人。有一次,他在节目中把瓦特“改良”蒸汽机错讲成“发明”蒸汽机,引得观众纷纷吐槽,扒他节目中的“硬伤”,批评他“知识没跟上”。面对这种“负面”问题,他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佯装听不见,反而借机和观众玩儿互动,搞起了“挑错送书”活动。

罗振宇说,如果大家指出他的错误,他会自己下去进行大量研究,并且为之高兴,但绝不会拿对错问题来折磨自己。在他看来,就知识层面而言,如果因为对错就让自己难受,那是应试教育养成的落后观念。“所有的成就都是‘时间的玫瑰’,只有不看时间轴的人,他才有纠错意识。”罗振宇振振有词地说,“《新华字典》也有百万分之一的差错率呢,出新版的时候再更正呗!”

在罗振宇看来,对待知识有两种态度,他用动漫人物来形容,一种是蜘蛛侠的态度,另一种是绿巨人的态度。“绿巨人的态度是,我被触犯了,我会由于愤怒而变得强大,然后就一定要干掉对方。而蜘蛛侠每射出一根丝,它都要挂住一个高楼大厦的拐角。为什么?它不跟这个高楼大厦较劲,它要借力往前走。”在罗振宇看来,蜘蛛侠的态度,其实更顺应这个时代对知识精英的角色期待。

在一些粉丝的心目中,罗振宇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知识英雄”或者说是“偶像”。但他直言,从未自视为《罗辑思维》的“主菜”,顶多算是一个“催化剂”。据他透露,他一直在不断拉拢更多的人,想要让更多的面孔在《罗辑思维》中出现。“过去那种用一切资源去造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罗振宇以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总结自己的使命,“我们的文化灵魂要追赶上这个时代。”(记者 韩亚栋)

 

(责编:李京(实习生)、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