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李滨回忆柏林获奖经历:一部戏改变了我的一生

邱伟 

2014年03月05日13:28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李滨:赴柏林前借钱买了身新衣

  柏林记忆

  2014年的柏林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人的节日,刁亦男新片《白日焰火》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主演廖凡斩获影帝桂冠,无疑,柏林已然成为华语片的福地。但像《白日焰火》一样,华语电影本身与主演双双获奖,还得追溯到13年前王小帅执导的《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十七岁的单车》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影片男主演李滨同时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新人奖。

  《十七岁的单车》围绕两个少年对一部单车的争夺展开,将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理想充分展现出来,被奉为中国大陆青春题材代表作。

  李滨能参加《十七岁的单车》拍摄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玩车”高手,中学时代一直痴迷于自行车运动。《十七岁的单车》改变了李滨的人生方向——他意外地成了一名职业演员。“本色出演”、“无表演痕迹”是人们谈到《十七岁的单车》时对初出茅庐的李滨最多的评价。日前,北京晚报记者专访了李滨,听他讲述自己的柏林往事。

  因丢车意外进了自行车圈

  李滨自小在南城长大,是那种天天蹬车乱窜的胡同男孩,父亲是警察,母亲90年代初就下岗了。家庭收入比不上一般工薪阶层。李滨从小就淘气,家里对他的要求不高:别惹事,不行长大了去开出租。

  初二时,李滨去工体看球,路过一家自行车商店,看到两个胖子在门口玩单车,“他们把车前轮抬起来,用后轱辘在地上跳,跳得身轻如燕。”李滨的第一反应是,这东西我要学会了,得招多少姑娘喜欢。回到家,他开始跟父亲磨。“那时候我不懂事,家里就父亲一个人在工作,经济状况并不好。”

  经不住软磨硬泡,父亲同意了。李滨记得父亲对他说的话和《十七岁的单车》里那个父亲说的台词一字不差:儿子,等爸发了工资,就带你去买自行车。

  买车那天,爷俩儿从长椿街一直走到西单商场对面的贵族自行车店,李滨挑中了一辆1800元的山地车。“小牛头把,小赛车座椅,前轱辘还是快拆型的。”回来一路,李滨没舍得骑。他一口气买了20包车条花,把车子装饰得五颜六色。第二天骑着如此拉风的单车去上学,李滨还被教务主任找去训话。半年后的一天,李滨在宣武体育场踢完球。一出门,他一屁股坐地上哭了:车没了。“那时我就想,我爸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我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这1800块钱对我家来说是多长时间的生活费。”平时父母斥责他,李滨会有抵触心理,那天回家,他倒希望爸妈骂他狠些,“骂我越狠,我心里还舒服些。”

  那天晚上,李滨哭得浑身瘫软,他暗自发誓要把心爱的单车找回来。之后两个月里,每天放学李滨就和几个死党到宣体附近转悠,终于在一个家属大院里找到了自己的车。“看见第一眼,我眼泪就下来了,车已经毁得不成样子了。”擦干眼泪,李滨没有冒失地去找偷车人,“我那时候上初二,那人已经上班了。”第二天早上,李滨带上一个同学跟着对方一直到了工作单位。然后他打电话叫来父亲,当面要回了车。

  这次丢车的经历,让李滨意外走进了玩车的圈子。为了把毁得没样儿的车重装一新,他天天去自行车改装店淘自行车零件,自己编条、上圈、换轮胎。在这里,北京城玩车的高手他都认全了。“人喜欢东西就会钻研。”李滨说,那时在学校上课,他满脑子都是玩车的各种动作,还常在课本上记下各种自行车腾跃的角度和造型。

  主演“跑了”临时顶替上阵

  一天,李滨去自行车店,老板给了张名片,说刚才来了个导演,有部戏正在找爱玩单车的年轻人,老板让他们去试试。几个男孩嘀咕起来:拍个戏,怎么着不得挣个四五百块钱,这事不错,得干!

  当时,导演王小帅正在筹拍电影《自行车》(后改名《十七岁的单车》),因为找不到十七八岁又会玩车的青少年演员,就决定大胆起用没有表演经验的新人,剧组的人几乎找遍了京城每一个单车少年聚集的自行车店。

  联系了剧组,几个小伙伴从广安门一路骑到牡丹园一家宾馆,进去后有人拿DV挨个拍他们:你叫什么?多高?住哪儿?多大了?“拍完,饭都没让我们吃就让我们回去了。”几天后,剧组又让去。这次一进院子,就看见有好几十个玩自行车的孩子,结果又是问了一遍就让走人,“又没管饭。”

  天气渐冷,剧组的电话又来了:去后海边试镜。这次不一样,只有3个男孩。意外的是,现场还有3个青春少女,李滨当时并不知道她们的名字是:高圆圆、袁泉、刘希媛,女孩们站在面前,有种炫目的感觉。“哪儿见过那么漂亮的姑娘啊!”李滨说自己都不敢正眼看。

  这时,王小帅出现了。李滨记得这个戴帽子的胖子说话有点儿痞,上来就让3个男孩在女孩面前展示单车车技。

  男孩们都很兴奋,使出看家本领,卖力地做动作。王小帅又让男孩一边玩车,一边看女孩们的脸,还要冲她们笑。这下,李滨的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他红着脸做完了余下的动作,直到离开,也没能和女孩们说上一句话,“人家真漂亮,真喜欢看,真想跟人家说话,可是真不敢!”

  试镜后没多久,李滨就从小道消息得知,一同试镜的一个男孩已经进组了,剧组选定的这个男一号是全国花样单车冠军,他家就住广安门,平时都是一块儿玩车的。李滨心中有点儿嫉妒,但更多的是遗憾:那3个女孩再也看不到了

    一天,逃学在家的李滨正睡觉,家里电话响了,他犹豫了半天,还是接了。来电话的竟是《自行车》剧组,他们让李滨再去试一次镜。李滨这才知道,之前被选中的那个男一号,为了参加全国锦标赛,晚上连夜从剧组驻地翻墙跑了。“孩子就是孩子,他根本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李滨感叹,如果不是这次鬼使神差地替补出场,他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进组试戏时,副导演指着身旁的人对李滨说,这人把你车偷了,你用你的方式把车要回来。副导演一声令下,那人开始跑,李滨在后面追,眼看追不上了,李滨竟飞起一脚,把对方踹趴下。因为有过丢车经历,李滨入戏很深,上去就给了对方一大嘴巴,“孙子,你丫敢偷我车。”这时坐在屋里的王小帅大喊一声“停!”走出房间,王小帅当场拍板:这孩子的戏我没看见,听这声儿,就他了!

    半小时后,李滨吃上了“开机饭”,他的成名之路就这样开启。时隔多年,回忆起这个细节,他还觉得好笑,“孩子嘛,想到用自己的方式要回车。那就是,打架。”

    和高圆圆搭戏总是脸红

    一开始拍戏,李滨有点担心,觉得自己不会演戏,怕导演生气。可他在剧中是本色出演,加上王小帅导演的鼓励,李滨慢慢进入了状态。剧中涉及的丢车情节,酷爱单车的儿子和父亲间的对话,都是李滨再熟悉不过的真实经历。

    背不上台词,导演就告诉他前因后果,让他按着自己的方式去演,结果一两条就能过。李滨很快觉得拍戏不是件难事,真正让他犯难的,是和女一号高圆圆搭戏。

    齐肩短发,大眼睛,温柔而灵动,高圆圆的出现总会让李滨觉得不自然。一见到她,李滨总是脸红,后来剧都杀青了,两人的合影中,李滨还红着脸。

    《十七岁的单车》里有场戏,是在后海的小树林里,高圆圆闭上眼睛,等待李滨吻她的面颊。拍之前,王小帅给李滨说戏,让他把想亲又不敢亲的感觉做足,把脸慢慢贴到圆圆的脸上,“喜欢你就贴上,不喜欢离近就好。”

    往圆圆身边走时,李滨就已经手心冒汗,腿发软。上学时,情窦初开的李滨也交过女朋友,他没敢吻过人家,原因说来让人忍俊不禁——不敢接吻是因为“怕怀孕”。如今,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吻自己心仪的女孩,对李滨来说简直难如登天。“前面就像有一层屏障,我的脸就是贴不上去。”拍到第8条,王小帅有些着急,拿话激李滨。李滨心一横,眼一闭,算是拍过了。虽然李滨都能闻到圆圆脸上润肤露的味道,可终究还是没亲上。

    后来柏林电影节上,有评委专门就这个镜头请教王小帅:你怎么能让这个男孩子做到脸真的一下子红了。

    “这部电影,也就是不懂什么是演戏,才演出来了。”李滨说,这次艰难的拍摄带给他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以后每次和高圆圆拍戏,他就习惯性脸红。

    获了5万马克奖金妈妈哭了

    拍完《十七岁的单车》,李滨从爱玩单车变成爱上拍戏。但拍完《单车》一年,他都没能接到戏。当时《十七岁的单车》没能放映,也没有人知道他。李滨也曾觉得也许自己并不适合拍戏,想过放弃。

    2001年初,制片主任突然通知李滨,要去柏林,《十七岁的单车》要参加柏林影展。这让李滨十分兴奋,但他又犯愁,自己没一身像样的衣服能穿得出去。那时家里没钱,可父母对李滨说,穷家富路,出国得买身好西服,还有皮鞋。“德国冷,还得买件呢子大衣。”母亲找街坊四邻、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地借钱,给李滨置备了西服、皮鞋,还有一件8000多元钱的呢子大衣,再加上路上带的美元,总共借了两万元钱。“那时候穷就是穷,说出来不怕丢人,为这两万元钱,我们一家三口抱一块儿哭过。”

    到了德国,李滨手机不敢开,怕有漫游费,每天领15马克补助,什么都不买。“一条裤子合人民币四五百元钱,哪儿敢买呀。”

    不过,在柏林的时光,是李滨活到18岁过得最满足的一段日子。组委会安排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每天早上,李滨可以拿着房卡免费吃到极为丰盛的早餐,“每天早上我不睡觉也要去吃早餐,北京胡同里的孩子,有几个吃过这样的大餐。”白天,李滨跟着一同参加影展的李心洁、张震在柏林市里游玩。

    颁奖晚会前的一天,制片人焦雄屏找到李滨对他说,我知道你岁数还小,我也知道你的出身,但明天要发生的事会改变你的一生:你被柏林电影节评委评为最佳新人!

    李滨说,他当时就傻了,头皮都快炸开了,眼泪哗哗地流,“那种惊喜,这辈子再没有过。”他的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给家里打了个国际长途:“妈,行了,我得奖了,咱能还得起那两万元钱了。”电话那边,母亲哭得泣不成声,哭过之后,还不忘问奖金是多少。李滨告诉母亲,5万马克!

    5万马克,合20万人民币,在当时,算得上一夜暴富了。得到消息的那个下午,李滨把一直揣在身上的500美元全花光了。“给妈买东西,给爸买东西,给我自己买东西。我有20万了我还怕什么呀!”

    颁奖当晚,评委念出李滨、崔林名字的一刻,聚光灯瞬间打到两人身上。走上舞台,李滨的手一直在抖。“台下估计有一百多记者,闪光灯闪得根本看不清下面坐的什么人,眼睛里全是一片白。”李滨只能听见,鼓掌、欢呼,鼓掌、欢呼。他哭着、抖着,说出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在柏林,18岁的李滨一夜成名。颁奖晚会后,几位大师级人物在官方晚宴上走过来向他表示祝贺,有电影界大佬递给他雪茄。李滨开始密集接受各国媒体的访问。第二天走出酒店就有影迷向他索要签名。主办方用那种大木箱子的莱卡相机给李滨拍照留念。据说这款莱卡相机世界上仅有3台,这个相机拍过的人都是在柏林电影节上得过奖的,从来没有空拍过。李滨很荣幸被这个相机拍了一次,这张照片被挂进柏林电影节的历史展览馆。

    从柏林回来一年后,李滨与那个从《单车》剧组逃走的男一号有过一次街头偶遇。当时李滨新买了轿车,还招摇地把顶级自行车架在车顶。在广安门路边,透过车窗李滨看到那个曾让他羡慕不已的男孩还在街头玩单车。他走过去打了个招呼。男孩的眼神有些复杂,说了句“挺好”,就转身默默地走开了。

    那时的李滨,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以后的工作,有了拍戏的回报。他说,一部戏,就这样让两个人的人生从此转变。

(责编:徐高鹏(实习生)、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