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评论:祭祀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潘抒捷

2014年04月08日11:10    来源:福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祭祀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向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活动,也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清明节期间,生者以祭祖扫墓为载体,完成对后辈尊老敬老的教育,使之形成接续传承的生命之流。从国家层面看,这也在情感上增强了“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的共同体认,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过,在承担教育功能、实现情感共鸣的同时,清明祭祀也在方式上存在着许多不甚“清明”之处。比如,祭奠往往离不开烧纸钱、点香烛、放鞭炮,让清明节假期成为了火灾隐患的高发期。据媒体报道:今年清明节第一天,武警福州森林大队官兵已扑救3起森林火灾,处理火点14个,清理火线共计1500余米。省外有地方更是一天内因市民扫墓祭奠引发火灾14起。尽管不少地方实行网格化巡查和定点责任看护,防范森林火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动辄组织动员几十万人的力量,又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除了埋下火灾隐患之外,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相关研究机构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检测人员先在火炉内焚烧纸张,然后监测周边空气PM2.5平均浓度值的变化。数据显示,焚烧纸张之前,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约为56毫克/立方米,燃烧12分钟后,数值立即爆表。实验整个过程的PM2.5平均浓度达到了303毫克/立方米,远远超过相关标准确定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数值——65毫克/立方米。更可怕的是,烧纸钱留下的灰烬吸附了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又因颗粒细、比重轻而飘浮在空气中不易沉降,对人的呼吸器官会造成严重损伤。

  近年来,相关部门多会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出倡导节俭祭祀、文明祭祀的建议书。然而,由于约束性不强,加上民俗不易改变,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实际上,清明节传续2000多年的过程中,曾经吸纳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将踏青、植树等多项活动纳入其中,移风易俗并非不可能。当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改变应景式宣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通过长期性、全方位的方式,形成寄托哀思不必拘泥于祭祀的形式与载体的氛围,引导市民用鲜花祭奠、网络祭扫、亲情信箱等新型文明祭扫方式,替代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有害健康与环境的习俗。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来强化宣传的实效性。比如,为祭扫市民赠送鲜花,搭建集体公祭的平台,用鲜花代替香烛、烧纸,用鞠躬、朗读祭文代替燃放鞭炮,在缅怀与追思中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