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归来》:张艺谋的奋力一搏 电影与原著主题非批判

2014年05月18日08:39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电影与原著主题都不是批判

  《归来》公映之前,有声音对其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张艺谋避重就轻、躲避历史、缺乏批判锋芒,《归来》就是一部老年版的《山楂树之恋》,这是基于对原著《陆犯焉识》的了解而给出的结论。

  同原著相比,《归来》要平和甚至平淡许多。原著中,陆焉识在大雪夜逃离农场打算看一眼女儿演的电影,逃跑过程被描写得悲伤壮烈;农场的残酷生活以及陆焉识与管教干部之间的故事,也尽显特殊时期人性的扭曲。这些,无论对于场面刻画、历史感营造还是凸现批判立场,都完全可以手到擒来、为我所用,但张艺谋放弃了遵循原著。

  影片撷取了陆焉识平反回家作为故事切入点。原著里陆焉识归来经过短期的激动后,很快陷进凡俗的生活漩涡,最终与老妻相见的他,却在世俗的阻挠下无法亲近和相爱,子女对他的冷漠,在继续伤害着这个老右派的心。而在张艺谋的电影中,陆焉识一辈子陪着心因性失忆的妻子去火车站迎接“陆焉识”,让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知音体的煽情故事。

  心因性失忆成为承担《归来》故事核心的一根薄弱大梁,一旦抽调这根大梁,故事连能否成立都很难说。不让陆焉识像原著那样继续过着他仓皇不安的生活,是张艺谋最大的改变之处,他既不敢通过陆焉识来直面生活的残忍,也不敢给陆焉识一个《活着》中福贵的悲痛结局,“一辈子的爱”成为《归来》唯一的、圆满的句号。

  《归来》的苍白无力和它有没有批判“文革”关系不大,原著《陆犯焉识》的第一主题也不是批判“文革”,而是写人的一种生存态度,写浪漫与残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顺带用戏谑的笔触调侃一下人性。原著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的人物真实可信,而电影的二度创作把主角架在一个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故事壳里。站在原著的肩膀可以创作出更好的电影作品,明明可以为之却不这么做,只能这么解释:张艺谋不是觉得自己的故事更高明,而是他认为只有这样,电影才可以安全地拍出来并且上映。

  故事与意味在《归来》中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平淡的故事如果有浓烈的意味缠绕,影片的艺术性或会更强一些,幸亏这些意味的存在,让《归来》拥有了一些解读空间,否则,它就真的成为一个黄昏恋故事了。

  第五代的辉煌早已过去,《归来》可以视为张艺谋的奋力一搏,他还有想法,对电影还有激情,这就值得欣慰,请多给他一些时间,“归来”之后,相信他的下一部作品会拍得更好。

  (韩浩月)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