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观众们仔细观看从这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右)和克罍。
本报记者 饶强摄
“快30年啦,我终于又见到你们了!”在克盉(音hé)、克罍(音léi)展柜前,曾参与发掘工作的琉璃河镇黄土坡村民范镇权激动地说。25日上午,由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联盟和房山区联合举行了“鼎天鬲地 敬德保民——2014纪念北京建城3059周年系列活动”。从琉璃河出土、珍藏在首都博物馆的国宝克盉、克罍也回到了故乡房山。
两国宝将北京历史上溯多年
1986年,克盉、克罍出土于1193号大墓,是燕都遗址出土的最珍贵文物。
考古专家殷玮璋参与了两件国宝的发掘工作,在此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谈起当时的情景,须发斑白的他仍然充满了兴奋。据殷玮璋介绍,当时的挖掘专家组发现遗址有四条墓道,形制很有意思,再三考虑之后,在1986年决定开始挖掘。
“克盉、克罍本应该出现在墓主人的头部上方,但燕都遗址却不是这样。所以我们推断,燕都遗址曾遭到盗墓,但幸运的是,克盉、克罍都没有被盗走!”殷玮璋的手臂激动地比划着。现场观众也为国宝逃过盗墓而啧啧称奇。
经考古论证,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召公于燕。克盉、克罍的主人“克”是召公的长子,也是实地就封的第一代燕侯。在克盉、克罍的器盖及口沿内部铸有两篇43字铭文,内容是追述周成王在封“克”于燕的大封仪式上的讲话、克抵达燕国接管土地和地方机构。
据殷玮璋介绍,克盉、克罍的出土解决了史学界关于“封燕是否在北京”的争论,“考古发现把北京城的历史上溯了很多年!”
从本月25日开始,克盉、克罍连续在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展出一个月,而后送归首都博物馆继续珍藏。
房山集中展示精美铜器
“3059年前,北京历史上第一座城池‘燕都’开启了北京建城的真正开端。房山琉璃河也被称为‘北京城’的发源地,”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主任王永年说。
首都博物馆的黄雪寅副馆长语气里充满了骄傲:“就是从封克于燕的时代起,北京地区在文化交流中开始起到了重要的汇集作用,也为后来历代建都奠定了原始基础。”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的馆长关站修也深情地说:“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背井离乡扎根这片土地。朝代更迭,同祖先们一样,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建设这片土地!”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就坐落在3059年前古燕国的初都遗址之上,拥有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这次“鼎天鬲地 敬德保民——2014纪念北京建城3059周年系列活动”中,共包含克盉、克罍国宝回展;房山出土铜器展;房山出土陶器展;房山精品文物文化讲座;敬德保民——古代先贤的群众路线文化巡展等五项活动。这也是房山区首次把近年来出土的精美铜器进行集中展示。
雅乐团再现燕时礼乐传统
在开幕式现场,八位女子身着雪白衣袍、红色腰带,舞步庄严大气、气韵内敛优雅,时间仿佛流转到了千年以前。
中国音乐学院的雅乐团为现场观众再现了燕国时代的礼乐传统。严格遵从了燕国作为姬姓诸侯国宗庙大祭的程序和礼仪,音乐也遵循了西周音律规则来编制。“我们老师说她们跳的是几千年前的舞蹈,”一位琉璃河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女孩说,“我从来没见过这种舞蹈!”
活动当天,房山区儿童福利院的20余名残障学生也走进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魅力。“阿姨阿姨,我能把这个人面带走吗?”一名有腿疾的小男孩拿着自己刚做好的石膏三星堆人面,满脸渴望的询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得到同意的回答之后,他露出了笑容。在博物馆,学生们还可以亲手体验拓片、浇铸青铜器、扎染等活动。实习生 朱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