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文艺纵横>>戏剧演出

国家大剧院“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大师班”正式开讲

2014年05月27日10:53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全国各地建设落成的“大剧院”如雨后春笋,而剧院高级管理人才的缺口却越来越凸显。作为行业“领头羊”的国家大剧院针对这种现状,再次做出一个了不起的举动,那就是面向全国,开办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舞台技术与舞台管理的“大师班”。

5月26日,一场备受关注的“开班仪式”在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大师班”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市文化局、国家大剧院及英国皇家歌剧院共同举办。颇为特别的是,“大师班”将采取“北京-伦敦”两地开班、双城授课的方式,所学内容也不是“ABC”的入门课,而更像是“MBA”的高端课。即日起至7月14日,国家大剧院将开通一列从北京到伦敦的“国际直通车”,为全国剧院行业“输血造血”。

面向全国 为全行业“输血造血”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剧院达40家左右,平均每年要建成十家大剧院。仅北京西城区天桥演艺区,到2020年就将建成拥有50个演出剧场群的演艺集聚区。

剧院建设热潮势不可挡,相关管理人才、尤其是舞台方面的管理人才从何而来?放眼全国,除中央戏剧学院开设了专门的舞台管理专业外,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几乎为零。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表示:“国内目前的舞台管理人员大都来自两种渠道,一种半路出家,从演员、技术人员等行当过渡转型而来;另一种是师傅带徒弟,以‘传帮带’的老法子培养接班人,整个行业都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培养体系”。国家大剧院此番开通剧院人才的“大师班”正是基于此背景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

而“大师班”的源起还要追溯到2008年。其时,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大剧院院长陈平与英皇原总裁托尼?霍尔在接洽中,谈及双方在舞台管理方面的交流合作,一拍即合,“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大师班”于是应运而生。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国家大剧院并没有将“大师班”的招生范围局限于剧院自身,而是立足行业高度,面向全国敞开了大门。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作为国字头艺术机构,国家大剧院的人才战略,应该着眼全行业与全中国,为整个剧院产业的人才建设‘输血造血’”。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相关领导也表示,大剧院的这一做法充分体现了她作为行业领军者的胸怀和社会意识。

经过三年的酝酿筹备,2012年“国家大剧院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大师班”正式开班,如今已走过第三个年头。在过去的两年,来自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深圳大剧院等全国各地的40余名舞台管理人才成为了“大师班”的光荣“毕业生”,现在他们无一不是各自战线的“顶梁柱”。

高端课程设计 接轨国际尖端

据悉,本期大师班将首度分开国内班和国际班,并全程配备翻译。前三周为国内班课程,国际班将在此后赴英国皇家歌剧院实地考察学习一周。所有合格的学员将获得由五家主办方共同颁发的含金量极高的结业证书。

既然是“大师班”,邀来的中英双方的讲师自然称得上是“黄金阵容”,讲师无一不是行业内响当当的领军人物。英方讲师罗宾·奥德乃是英国国家技能学院运营总监,拥有极为丰富的舞台管理教学经验;赛门·凯驰波尔同样从业二十多年,是英国皇家歌剧院舞台管理高级经理。中方讲师有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管建波,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副部长徐奇,国家大剧院资深舞台监督马为民,剧场设计与舞台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棋,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舞台科技部部长闫常青等一批行业精英。

授课形式上,“大师班”也将突破常规和人们的想象,通过情景模拟、小组竞赛、多媒体学习、工作坊实践、App管理应用、实地观摩考察等丰富多彩的“组合拳”形式,让学员们学有所获,取到“真经”。

“大师班”学什么?自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剧院方面表示,舞台技术与舞台管理大师班针对的是剧院舞台管理的高级人才,因而不是“ABC”的入门课,更像是“MBA”的高端课。课程内容涉及剧目制作、演出运营、舞台技术、市场传播、剧院管理的方方面面。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所有课程设置当中,一套来自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舞台管理方法模型成为一大亮点。大剧院相关组织者表示,这套方法与流程的模型翻译过来可通俗称为“舞台提示本”,是目前全世界主流剧院应用最广、科学化和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一套模型体系,除英国外还被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广泛推广。大名鼎鼎的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所应用的方法模型也与之极为类似,就连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其庞大而复杂的舞台管理也依托于这样一个模型体系。

首期学员、国家大剧院舞台监督李根实,至今对之前的学习感慨颇深:“以前工作靠的是单纯的经验,工作状态是混沌的,演出时常常会因为心里没底,手心紧张的冒汗。‘大师班’学来的这套方法模型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一下子感觉豁然开朗了,我当时一边学,一边就应用到正在排演的《漂泊的荷兰人》中,非常凑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很多舞台潜在风险也杜绝了。”而如今,这套模型已被李根实等大剧院人运用得驾轻就熟。在今年3月,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歌剧《奥涅金》时,李根实亲身感受到了来自俄罗斯的著名导演斯捷潘纽克的慷慨“点赞”。斯捷潘纽克说:“大剧院一整套的舞台运行工作让我感到非常惊讶,这么年轻的剧院就能达到这样的科学与专业的程度,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排演前的很多顾虑都被打消了。”

在“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大师班”开班授课的同时,国家大剧院也在积极酝酿和策划更多旨在为全行业“输血造血”的艺术项目。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透露,除英国皇家歌剧院外,大剧院近几年已与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加拿大艺术中心等18家艺术机构先后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更多更好的学习交流项目正在筹划当中。(叶子)

(责编:黄维、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