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四川作家“还原”舌尖上一段咸涩历史

张杰

2014年06月07日09:27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四川作家“还原”舌尖上一段咸涩历史

“世间浮华都会像盐一样消融于大地”
  舌尖上的美食千万种,少了盐,将会是难以想象。有人说,盐业的资本化,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显赫的缩影。在这个缩影之上,更是承载着一段段关于个人梦、家族梦、民族梦的故事与背影。四川作家龚静染从小接触井架、枧管,闻到的是浓郁的盐卤的气息。这种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促使他有动力,去追寻那些已经远去的背影。追寻的结果,都被他用文学的手法,倾注在他的四川地方历史人文长篇小说《浮华如盐》当中。
  道光年间,山西人怀荣三卖掉所有的房屋田地,来到川南的桥镇,通过开挖盐井开始了自己的财富故事。怀家融入到了川盐的百年兴衰:川盐济楚、清末民变、北洋盐务稽核、抗战盐业专卖……是家族的历史,也从中折射出中国工商业艰难而漫长的发展历程。《浮华如盐》共20余万字,以国家和地方的历史事件为经线,以散落在志书和民间的井盐工艺、趣闻掌故、诗赋歌谣等为纬线,编织了桥镇盐商怀家三代的个人生命史。既勾画了清、民时期中国、四川和“桥镇”的盐史面貌,还原了四川百年来的乡镇生活场景。其中渗透出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在表现历史沉重剪影的同时,作者独具匠心,将自然界的斑鸠所展现的诡异现象,在全篇穿针引线。这让小说的调子显得更为轻盈和飞扬。“桥镇出盐是因为一只斑鸠。”斑鸠的出现是在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这是有意味的安排。有人认为,无论小说有多长,第一句就可以看出作家的写作趣味,就像谱曲时的第一个音符,为整个曲子定下了调性。《浮华如盐》里面有不少散文化的描写,显得很诗意。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