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云南5亿“文化长廊”打水漂:披着文化外衣瞎折腾

关东客

2014年06月20日16:1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2011年,云南省河口县投资2.7亿元建成了“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这个项目被当地誉为“边境明珠”。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而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因涉及国境界河,项目曾遭多名当地官员反对,但它“经过政府特批”排难而上,建成后又很快决定拆除。

一拆一建,5个多亿就这么打了水漂。如此大的“手笔”,实在是叫人错愕,用“败家”一词来形容并不为过。不管投资方是政府,还是企业,如此烧钱、瞎折腾,恐怕都难以让公众心平气和。

一个小小的县城,赫然打造出一个“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这在当初定然是一件文化盛事,如此大的手笔,实在是莫大的政绩。因“政府特批”排难而上,又因“民意”之名决定拆除,建有建的理由,拆有拆的说法,无论是建设的决策者还是拆除的决策者,似乎谁都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这种政策“变脸”的背后无疑是巨大的资金浪费。

华而不实的“边境明珠”其实并非什么文化工程,而是地地道道的商业工程和景观工程。而饶有意味的是,类似河口文化长廊这样的景观工程并不少见,而且多假文化之名。一些本来属于商业开发、旅游收费的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了文化工程。比如各地热衷于建设的名人故里、XX文化广场、XX文化产业园等等,往往因为有文化之名在建设审批、财政拨款等环节获得了不少的便利条件。不少地方政府热衷于打造文化工程,实则是借文化之名行旅游之实,到最后所谓的文化工程就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建设一个文化长廊,2.7个亿;拆掉一个文化长廊,3个多亿。从“边境明珠”到“垃圾工程”,河口的文化长廊变成了披着文化外衣的瞎折腾。然而仔细想来,这些又与“文化”有多大的关系?一个边境县城,盖了一批欧式建筑,就称其为文化长廊,或者如华西村仿造几处欧洲著名建筑,这能否称得上是文化呢?

全国还有多少如河口一样名不副实的文化长廊?我们不得而知。但透过河口文化长廊拆建所造成的资金浪费,相关决策者应该反思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工程才是真正的文化工程?二是那些要建设的文化工程是否真的有文化?由此想到江西南昌正在建设的“南海行宫”,尽管僧侣反对,业主反对,可有关部门称“建定了”,不知道将来是不是也“拆定了”?

(作者为知名评论家)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