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历史背后的历史”读书沙龙在北京举办。著名作家、学者祝勇与萨苏应邀做客腾讯书院,与到场观众分享各自书写历史的心得,并与读者充分互动。
历史有许多细节湮没在时间长河中
迄今为止,祝勇已经出版《纸天堂》、《辛亥年》等数部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其有关中国历史的部分书籍,他本人经常采用的“大历史”以及被指为“个人化”的写作方法也颇受读者好评。祝勇表示,其实大家对历史都比较熟悉,从小到大一直在通过教科书习得这方面的知识,但历史也还有许多细节湮没在漫漫长河中。
祝勇认为,单纯从教科书上接受的历史非常枯燥无味,有些人物会被贴上标签,如果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注意提炼细节,比如关注具体的人与事件,以及这背后复杂纠结的情况,这样对历史的认识会变得更近。
学者萨苏则并不认为历史枯燥。在他看来,读者可以自己去面对历史,体会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这不是坏事,它会更贴近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魅惑的。”
“所以我觉得所谓个人化的写作方法就是回到事物本初的样子,体会历史复杂性和人在历史过程中的种种纠结,回到它最鲜活本质的状态。”祝勇肯定的表示。
新历史主义创作方法:回到历史本身
诚然,祝勇是这样分析历史发展进程,也是这样来创作自己的新作《盛世的疼痛》。在这本书中,他大概写了十个处在历史发展重要节点上的人物,在当时,这些人物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走向,比如袁崇焕与李鸿章。
祝勇着重分析了袁崇焕的命运与性格特点。这个明末的著名将领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话题。祝勇表示,性格决定命运,袁崇焕身上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特质,也比较自恋,“陷入自恋的情节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害了自己,也导致历史发生大转弯。”
因此,祝勇表示,在他的举例中,其中的任何人物是超越惯常的历史概念的。这样看来,“做到能够跟一个人对话,感受到他的内心。回到历史本身,回到它的复杂性,这也就是所谓的新历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