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流浪者的乡愁》行走与流浪是为纾解乡愁

2014年07月22日07:38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行走与流浪是为纾解乡愁

  ︽流浪者的乡愁︾

  艾小柯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常想,能够做一名飘然独往的行走者是非常幸运的,尽管他们往往背负着乡愁,却可以无拘无束的独自上路,自由自在的游走四方——在我眼中,艾小柯正是一位这样飘然独往的行走者。而她的《流浪者的乡愁》,则并非只是一部单纯的旅行书,同时也是一部有关异域文化与艺术的人文札记,一部有关行走与乡愁的心灵秘史。

  像所有那些为了梦想、不甘平庸的年轻人一样,从小姑娘时期开始,身在北方小城的艾小柯就一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她抱有着一颗必须远行的心,头脑里装满了万水千山踏遍的梦想,渴望远走高飞,渴望背井离乡。《流浪者的乡愁》所记录的,即是艾小柯旅居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期间的游历见闻与心灵感触——说它并非只是一部单纯的旅行书,是因为艾小柯不是以一个旅行者的姿态去浏览眼前的风景,而是以一种全身放下的方式融入当地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异乡的一切,站在异乡,回望故乡,反思行走的内涵和流浪的意义。正像艾小柯本人所说的那样:“故乡是一座丰碑,我人生的颠簸、逃亡、流离,原来就是为了让我走这一道抛物线,从故乡的这一面走到另一面,就是为了看懂故乡的美,为了从黑中找到白,从恨中学会爱,就为了和解,为了找到起点,找到我真的自己。”

  对于西方艺术作品,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自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梵高,单看其复制的画作,未免会有“隔”的感觉,一旦身临其境,结合梵高的身世和生活,才会真正产生艺术的共鸣,进而引发心灵的震撼。艺术作品如此,艾小柯足迹所至的各个异域城市也是同样,在她笔下,无论是新奥尔良、旧金山,抑或是悉尼、墨尔本;无论是安静与嘈杂,抑或是新奇与陈旧,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孔与表情,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个性。流连其间,艾小柯不仅描摹出每一座城市外在的相貌,那些历尽沧桑的老城区、老街道、老巷弄、老房子,她同时也描摹出每一座城市深层的文化肌理,诸如爵士乐的轻柔浪漫,狂欢节的放纵痴狂;诸如景色变换、美食飘香;另外,还有千姿百态的文化达人和民间艺人,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横断面,让我们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异域风情。

  行走在异域的城市里,艾小柯总是贪婪地看,贪婪地听,贪婪地呼吸着每一座城市的气息,并把自己笼罩在城市不同的气味里。她曾在门多西诺那个鸟不生蛋的荒凉小镇拜谒关老爷的金身泥塑,也曾在人迹罕至的詹纳小镇屏息凝神地偷看鹿的一家吃晚饭;她曾在奥林匹克公园内路遇黑熊,也曾在旧金山的公寓楼下享受拾荒时意外发现的惊喜。在艾小柯眼中,新奥尔良是物欲肉欲的天堂,也是沉陷与沦亡的地狱;旧金山是一座人声鼎沸、激情四射的城市,也是时代车轮与精神颓废相互碰撞的结晶;纽约是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象征,也代表了刺激、新奇、浪漫、腐朽、糜烂、可能性等神奇的字眼;墨尔本历尽千帆、看惯冷暖,却依然拥有孩子般的心性与趣味,拥有一颗活泼泼的赤子之心。正是行走在这些城市里,艾小柯“因了解自己而明晓离开的理由,也正因为离开的理由而进一步认识自己”。

  《流浪者的乡愁》的最后一部分,是为“乡愁”,写及的是艾小柯对于故乡的感怀与回味——艾小柯站在异乡,回望故乡,一头系着自己的根基与命脉,另一头则拴着不肯停歇的双脚,却最终以自己的文字连接起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道弧线。她说,在精神的旅途上,每个人都曾是孤独的异乡客。所谓乡愁,不过是“故土与落脚点之间的等待”,而行走与流浪,则是为了纾解乡愁,寻找故乡——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故乡,同时更是心灵的故乡。

  慧 远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